臺灣人在大陸-從廁所變遷看大陸發展

2005年我第一次到大陸,我們一家去棲霞山玩,當時印象非常深刻,景點女廁收費,進去時簡直嚇了一跳,裡面都沒有門,而且還只有一條溝,沒法按壓沖水

後來我在南京上學學校公廁是有隔間但沒有門,有一陣子還不太敢去上公廁,心裡覺得很怪,不認識的人倒還好,認識的人比較尷尬。我也注意了公共浴室游泳池的公共澡堂等地,也是開放式的,幾乎都沒有隔間,直接袒裎相見,大陸民衆似乎也見怪不怪。當時的臺灣從來沒有見過沒門的廁所,所以一開始真的感到很驚訝,在臺灣甚至還一度成爲談論大陸的笑柄

這十幾年因爲爸爸臺商關係,我也在大陸求學,在南京、浙江台州廣州上海都念過書,不斷的在不同城市居住生活,兩岸頻繁往返,發現這幾年大陸真的變化進步很多。這幾年不知不覺發現,不管是學校、百貨公司,還有一些旅遊景點公共廁所大部分都加了門,游泳池的澡堂也隔間了。機場廁所更不用說,在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設施都非常的先進,很多百貨公司裡的廁所都是自動沖水的,比臺灣還早開始使用自動沖水馬桶呢!前陣子去雲南旅遊時候,發現旅遊景點裡的廁所都還不錯,還有加油站裡面的廁所,有門而且乾淨,連西部旅遊景點的公廁都做的不錯了。

曾經多次聽到看到這樣一段話「看一個國家國民素質要看他們的廁所,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發達程度,看廁所就行了。」雖說廁所是小地方,但也是最隱私且每個人都需要的民生問題。從改善公共廁所的無門變有門過程中,我也看到了大陸經濟的飛快成長,人民素質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