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應靜養別動?手術隔天就可復健!專家教你這樣做好得快

▲打球示意圖。(圖/視覺中國)★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打籃球碰撞、騎機車摔車等意外都有可能導致骨折,不少人認爲骨折手術後應好好休養,能不動就別動。不過,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表示,其實術後的復健相當重要,能夠減少疼痛時間,也能避免沾黏的機率,加速康復

舉例運動員或車禍意外事故可能會導致的脛骨骨折,周建文指出,脛骨平臺(Tibial Plateau)位於脛骨最上緣,屬於關節下半部,與其相連結的股骨內外髁,由於脛骨是下肢承重的重要角色,因此發生骨折時,除了骨頭本身,周邊的軟組織(例如韌帶軟骨等)皆可能受傷,嚴重甚至需手術治療,且術後恢復期長,至少需要3到6個月的復原期,此時耐心與有毅力的復健相當重要。

周建文說,無位移骨折者,通常只要打石膏或穿戴功能護具,再搭配物理治療即可,而位移型骨折則需要手術治療,術後通常會腫脹和疼痛、膝蓋僵硬、關節能動的範圍很小、肌力明顯下降、動作控制也變弱。

通常手術後8周內手術那側膝蓋是完全不能承受重量的,關於手術後的物理治療介入時間點,物理治療師蘇煜華表示,最理想狀態下是手術隔天即可開始進行物理治療,出院持續每週2到3次的治療,並且在家確實執行復健訓練。針對術後2到6周,也就是恢復期的第一階段,蘇煜華提供幾個復健方法

蘇煜華指出,該時期建議接受每週3次物理治療,目標放在降低水腫與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控制能力;運動治療可進行主動與被動彎曲運動至少讓膝蓋彎曲90度、直膝擡腿運動、腳踝幫浦運動、髕骨骨關節運動、下肢伸展運動、以及健側的髖部肌力訓練等等。(上圖/南投醫院提供)

蘇煜華提醒,該時期要注意不能承受重量,建議使用腋下拐幫助行動,並需觀察有無膝外翻或內翻。蘇煜華強調,術後需要長時間的物理治療,擁有正確的復健觀念定期返診追蹤,才能夠恢復膝關節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