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高光層,同溫層,苦劫層

臺灣正面臨水、電、氣危機之際,層峰前往高捷橋頭看望貓站長,囑咐貓站長吃飽了要繼續認真工作,活動主辦方表示,層峰親民表現讓大家「喜出望外且倍感溫馨」,頓時高光滿表,然而從此一微末小事出發,對照史事,卻可讀出許多領導者形象營造的弔詭。

領導者作爲組織頭臉人物,向組織內外傳達自己光榮正確、親民受擁的形象,本是情理之中;然而這種高光形象的塑造,若是以普羅成員的犧牲或勞苦爲基礎架起,則光彩愈耀目、積怨也就愈深刻,唐太宗便深刻明白此理。貞觀年間,唐太宗巡察蒲州,蒲州刺史趙元普特地讓老百姓着統一服裝夾道歡迎,又特別整修了黃上行所,修整出亮麗樓宇,暗中爲唐太宗身邊親信準備魚羊禮品,太宗知道後,傳喚趙元普,指責他如此作爲到底讓老百姓增加了多少額外負擔,要求他立刻改正,趙元普聽後羞愧不已,幾天未進食便死了。唐太宗對高光層的警惕,使當地百姓免於墜入苦劫層

位列高光層的榮耀感,唐太宗很清楚背後可能的代價,但對此代價懵懂不覺的宋徽宗,就沒能避開來自高光層的魅誘了。宋徽宗崇信道教即使財政匱乏,依舊耗費巨資,興建宮觀,還熱衷於爲神仙人物加封賜號,又仿照朝廷官吏品秩,設立道階、道職,並對道士給予優寵,提高道士地位,當時有一道士靈素自稱上知天宮中識人間、下知地府,便稱徽宗是上帝長子,爲神霄玉清王,主持南方,號稱長生大帝君。而他自己則是神霄玉清王府的仙卿,下凡到人間輔佐帝王進行統治;徽宗大爲驚喜,賜金牌,爲林靈素修建通真宮,賞賜優厚,結果林靈素地位足以與宰相抗禮。徽宗還編造了「天神下降」的神話,自稱「教主道君皇帝」,至此光環籠罩,正當達到高光頂層之時,金人已兵臨城下,「教主道君皇帝」連同其子宋欽宗金國虜去,成爲階下囚

沉溺於同溫層的領導者,更容易被同溫層的親信推入虛幻的高光層,明英宗在位時,瓦剌來犯,自英宗幼時便擔任伴讀的太監王振大力鼓吹英宗御駕親征,雖有朝中大臣勸阻,英宗卻羨念父親宣宗曾楊榮建議下,御駕親征,打敗敵人的場景,決定御駕親征,結果卻在土木堡被瓦剌所俘,明英宗想望的、由同溫層燻蒸出的高光層終究只是幻影

英宗子孫武宗朱厚照也受到同溫層鼓舞,意想着更爲荒誕離奇的高光層。武宗時寧王朱宸濠以號稱10萬兵力南昌起兵叛亂,當時南贛巡撫一代大儒王陽明在尚未等到明廷發兵赴地平亂之前,就通令各地,舉兵勤王。各地兵馬未到時,王陽明先假裝朝廷已有準備,迷惑朱宸濠,以爭取集結兵力的時間;朱宸濠發現中計,率軍出擊,此時王陽明卻趁寧王南昌空虛,攻克南昌。寧王聞訊,又急忙回救南昌,王陽明卻決定乘勝與朱宸濠於鄱陽湖決戰。決戰過程王陽明連番用計,從詐敗、伏擊、到最後拚死猛戰,擒獲寧王父子,寧王之亂僅爲期43天。

亂平之日,朝廷軍隊依舊尚未抵赴,明武宗自稱「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率萬餘官兵南下「親征」,到半路時,王陽明捷報傳至,明武宗仍一意南征,身邊親信甚至建議將朱宸濠放回鄱陽湖,讓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望,王陽明只得將朱宸濠押至南京,獻給明武宗,武宗則與諸多侍衛身着戎服、擺出作戰陣勢,將朱宸濠除去桎梏,再擊鼓鳴金而擒之,作凱旋而歸狀。明武宗比他的祖先英宗幸運,依靠着下屬的殫精竭慮及冒死拚博、幾乎無患慮地成就了自己離奇的高光層,但其荒誕卻讓「朱厚照」之名成爲日後滿清皇子不認真讀書時,師傅引比作爲訓斥的符號。

領導者好近高光層,無可厚非、人情之常,但創造或親近高光層時,不妨多關注高光層背後的苦劫層,組織中、社會上哪些人還擔負着最艱苦的工作、面臨最惡劣的境遇;更要注意這樣的高光層是否被同溫層搭建的太過離奇,否則恐將成爲反諷之比。貓站長吃飽了該作何事纔算認真?不知以宋徽宗、明英宗、明武宗之才智,能理會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