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合作對日抗戰紀實——民族抗戰正式爆發(一)

編者按:《共赴國難ˍˍ國共合作抗戰紀實》一書由孫繼業孫志華着,思行文化出版,以詳實史料再現了八年抗戰期間,國共兩黨爲了一致對外對日抗戰,攜手合作的民族悲壯歷史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已箭在弦上。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加緊了對華侵略的步伐發動全面戰爭的準備。1937年7月7日,又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正式爆發。

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走上了對外擴張的帝國主義道路,先後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1895年,通過甲午戰爭,割佔臺灣及澎湖列島;其後,夥同八國聯軍入侵,取得了在北京天津的駐兵權;1955年,通過日俄戰爭,強佔旅順、大連;1914年,出兵山東,強佔膠州灣膠濟鐵路。

日本陰謀侵華策略

1927年6月,日本外務省召開東方會議,秘密制訂《對華政策綱要》。田中義一首相根據會議內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聲稱:「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九月,日本關東軍策畫柳條湖事件,以此爲藉口發動「九一八」事變,強行佔領東三省,扶植廢帝溥儀建立僞「滿洲國」傀儡政權。1933年1月,日軍又策畫了「長城事變」,侵佔熱河。然後又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冀、魯、晉、綏、察等「華北五省自治」。

1935年九月,日本岡田內閣通過了「實行華北自治」的決議。關東軍司令部隨即派「九一八」事變的策畫者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到天津,加緊策動華北自治。土肥原以最後通牒的方式限令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第29軍軍長宋哲元在11月20日前宣佈自治,否則日本將進攻河北、山東,遭到國民政府和宋哲元的拒絕。「華北自治」陰謀失敗後,日本決定用武力攫取華北,加緊了發動全面戰爭的準備。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甚囂塵上,內閣政權更迭頻繁。以軍部爲核心的法西斯勢力,利用暗殺、政變等恐怖手段,先後刺殺了首相犬養毅、藏相高橋是清、內大臣齋藤實等大臣,結束了日本歷史上的政黨內閣,逐步建立了法西斯統治的軍部獨裁政權

1936年6月,廣田宏毅內閣上臺,日本開始全面軍國主義化。裕仁天皇很快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5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規畫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戰略方案,並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決定增加3個師團進行華北作戰,將對華作戰兵力增加到14個師團。並與德國、義大利等法西斯政權結成了軍事戰略同盟。

爲適應侵華戰爭的需要,日本軍國主義者開始了瘋狂地擴軍備戰。「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總兵力只有23萬人,到1936年則劇增到56萬人,超過英、美、義,躍居列強第3位。在1936年8月制定的《國策大綱》中確定大量增加軍事工業投資,把「擴充國防軍備」擺在首位。

1937年軍事工業投資達22.3億元,比1936年增加了2.2倍,佔當年工業投資總額的61%,軍費預算達14.1億日元,佔國家總預算的47%。武器裝備的生產能力達到了年產世界性能最好的戰鬥機1580架、坦克330輛的水準。擁有各式艦艇285艘,其中航空母艦4艘、水上機母艦2艘、潛水母艦5艘,另外還有2艘航母正在建造之中。海軍實力僅次於英、美,居世界第三位,已基本做好了發動全面戰爭的準備。

1936年6月,未經中國同意,日本擅自將在天津的駐屯軍由2千1百人,增加到6千人。並先後製造兩起「豐臺事件」,搶佔了戰略要地豐臺,切斷了盧溝橋與南苑兵營之間的聯繫。

1937年6月,日本貴族院近衛議長出任首相組閣,一個由好戰分子杉山元、米內光政和廣田弘毅分別出任陸軍大臣、海軍大臣和外務大臣的法西斯政權建立了,日本戰時體制正式形成,從而加速了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步伐。

盧溝橋頭神秘槍聲

6月21日,日本中國駐屯軍緊急成立臨時作戰科,並在平津近郊頻繁進行軍事演習。演習從白天發展到黑夜,從虛彈發展到實彈。特別是駐豐臺的日軍,經常荷槍實彈,在宛平縣城附近舉行以宛平縣城爲目標的演習,進行着臨戰前的準備。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已箭在弦上。盧溝橋頭神秘的槍聲,點燃了戰爭全面爆發的導火索。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全長266.5米,寬9.3米,爲11孔聯拱石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西元1189年),至今已有8百餘年的歷史,以精美的獅雕和「盧溝曉月」聞名於世,是進出北京西南大門的重要門戶。20世紀初,又在石橋的北面修建了鐵路橋,成爲扼守平漢鐵路的一個咽喉要衝。盧溝橋東百餘米,就是宛平縣城,城牆高大堅固,自明代以來就是拱衛京師的軍事重鎮,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