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回臺擴廠 產能衝世界第三

國鉅公司董事長陳泰銘(中)14日親自主持高雄大發三廠動土典禮高雄市陳其邁(右)全程參與,感謝國際大廠投資高雄。(林宏聰攝)

國巨高雄大發三廠昨(14日)舉行動土暨成大共研中心揭牌儀式新廠第一階段造價上看200億元,爲國巨睽違15年來,首度班師回臺擴廠。估2022年10月稼動投產,產能滿載之下,國巨MLCC(積層陶瓷電容)月產能將繼村田、三星電機之後,成爲全球第三家手握千億顆產能的被動元件大廠。

創造1800個就業機會

典禮儀式由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親自主持,由於這樁投資案是高雄在地罕見的大投資,可創造1800個就業機會,現場冠蓋雲集。

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王美花及多位立委都到場力挺。陳其邁更是全程參與,緊接着國巨與成功大學共同研發中心的揭牌儀式也跑好跑滿。他並向陳泰銘喊話,下一個百億投資在大高雄土地人力都不是問題賣力招商不言而喻。

陳泰銘表示,大發三廠是國巨15年來在高雄蓋的第一個新廠,將海外高階製程研發中心正式移回臺灣,估計完工後將有6成比重生產基地落在臺灣、4成在海外;他強調,大發新廠不會是國巨最後一個工廠,將持續把海外汽車工業航太醫療技術產品移回臺灣開發製造。

臺商回臺投資重要指標

王美花說,這是臺商回臺投資重要指標,由於大發新廠用水用電量體很大,也有污水排放、氮氣管線鋪設問題,經濟部繼續追蹤,透過投資臺灣事務所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協助臺商落實投資。

「高雄做好準備,歡迎世界級大廠來投資!」陳其邁說,2018年他就邀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來高雄投資,光是大發新廠就投入200億。另外在橋頭科學園區,國巨也預約了大概2萬5000坪做爲未來擴廠使用。

縮短與日韓產能差距

大發三廠爲國巨在臺最大單廠投資,預計將於2022年10月投產,估全產稼動之下,國巨MLCC月產能將增加200億顆,合併計算國巨、基美產能,新國巨MLCC月產能將有挑戰千億顆實力,在全球排名上僅次日商村田、韓商三星電機,縮短與日韓廠商的產能差距。

國巨投資至少5000萬元在成功大學共同研發中心上,該中心配備先進的高解析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奈米陶瓷粉末分析設備,未來將設立國巨學院,開設被動元件相關課程,長期共同培育人才,加入被動元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