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九合一」慘敗與大陸港臺智庫的短板

畢殿龍

日前結束的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連失臺北臺中大都市,22個縣市僅拿下六席,堪稱慘敗。輿論要求國民黨檢討自身之外,大陸臺港方面的智庫,對幾何倍數放大的國民黨輸掉選舉怪大陸的言論及後續影響反應麻木遲鈍,沒有預判對策。從接連發生的港臺事件看,大陸數量龐大的臺港研究機構和智庫的短板也應該到了認真檢討的時候了。

中國大陸很多大學和社科院都設有港臺特別是臺灣研究機構。因爲這些研究機構沒有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用統一的管道方式向外界公開,故難以進一步判斷它們是否疊牀架屋,更無從判斷其對各種決策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但僅從公開的表現看,在兩岸交流中,所花費的科研經費與所發揮的作用不成比例,甚至該有無都存在的必要的質疑。大陸臺港研究機構和相關智庫的短板主要表現在:

其一、缺少更廣泛有效的交流管道和交流方式。大陸港臺研究機構,獲取資訊的方式,還多限於淨化過的官方報導和往來人員交流,不屑於和沒有將和臺灣普通民衆網上交流納入自己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的範疇。這在網路時代,是個巨大的缺失。所參與特別是主動組織、所費不貲的兩岸研討會,對臺灣研究機構也多持有大陸官方模式,邀請的人和討論的課題,缺少開放性實質指導意義。尤其是希望通過邀請臺灣專家到大陸討論,順便影響到臺灣的想法,因爲臺灣專家要保持獨立身份,造成遠離大陸官方的形象,根本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話題的設置不但需要更加豐富具體,有更大範圍的參與,而討論的成果,對公衆缺少最基本的傳播溝通卻倒和能力。對公衆不能廣泛傳播;對高層從實際的效果看也遠沒有形成影響力。

其二,大陸涉臺港研究機構和智庫保守排外、缺少活力和新鮮血液。參與各種論壇和研討會的多年來翻來覆去就是那些人。除了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很專業的研討會和論壇之外,看這些研究機構召開的大多數研討會和論壇,都是應該越多人蔘與進來越好。而這恰恰是很多對網路不甚熟悉的臺港專家所匱乏的。他們很多隻能通過開會時陳述的一些老掉牙的觀點,不能及時匯聚網路和臺灣有關的人才和觀點。其實,網路上活躍的一些臺海評論員文章,其對兩岸民間的影響遠遠大於所謂的官方機構。除非這些研究機構僅僅肩負着對高層決策提供參考,沒有和普羅大衆溝通的責任。看看涉臺研究人員和機構每年發表過多少公開的文章,就知道他們工作的情況了。

其三、長期以來,兩岸部分人,通過網路和口耳相傳的負面資訊,被人爲放大。大陸涉臺研究機構,對這些言論缺少及時和足夠的反應。比如,這次臺灣「九合一」選舉之前,兩岸民間就流傳民進黨文宣「選擇國民黨,臺灣變香港」,用「香港佔中」事件,直接操作和影響臺灣選舉。香港和臺灣發生了事實上的聯動。如果這個時候,大陸臺港研究機構和智庫還沒有足夠重視的或者暫時還沒有好的方法的話,也就罷了。但是,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慘敗後,網上有些人正在悄悄將上述言論聯繫起來,並散佈「大陸提供廉價機票臺商回臺投票」是最大的「票房毒藥」等,正在將國民黨的慘敗的主要責任扣在大陸頭上。並進而被些有心人營造「誰和大陸親近誰倒楣」的輿論氛圍。這是一種很陰狠、很細膩的操作,也是對未來兩岸關係傷害最大的言論。

如果說第一、第二兩點不是臺港研究機構要做的,起碼最後這種對兩岸影響極大的指責,應該拿出自己有力的研究證據和全面的反駁。如果港臺研究機構自己不幹這些事情,或者不能爲決策部門提供化解這些事情的方案,真不知道他們所做的工作,還有什麼其他實質的意義。

大陸涉臺研究機構不能只說官方愛聽的,而是要提供真實的東西給他們做決策參考;研機機構也許不能左右當時的局勢,卻可以預測做出對港臺幾年之後的佈局。因爲缺少研究缺少前瞻性,判斷缺少準確性,討論缺少開放性;人員缺少包容性;與民衆缺少廣泛有效的溝通性,這讓大陸涉臺研究機構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遑論能夠做出“用其自己的規則玩轉他們自己”的長期佈局。香港是個例子,臺灣也將是另一個例子。如果研究機構和智庫僅僅是爲了將科研經費花出去,浪費的不僅僅是錢,誤的卻是國家。

知識可以豐富思想,但不一定衍生思想,思想屬於勤于思考者;智商可以支持智慧,卻不一定等同智慧,智慧在於活躍的智商。網路時代,必須有更強大的民間智庫,作爲官辦智庫的“鰻魚效應”,增強其危機感,並彌補其資訊獲取和思維侷限、與大衆溝通交流不力的短板。

●作者畢殿龍,河南,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以寫國際時事和臺灣評論爲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