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移動雷達 預警山區暴雨

國研院臺洪中心建置山區降雨研究雷達。(圖/國研院提供)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爲更精準預測西南氣流山區降雨,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台風洪水研究中心建置了可移動式「雙偏極化降雨研究雷達觀測基地」,希望能提早偵測到山區豪雨,及時發出預警訊號,通知土石潛勢區的居民疏散,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國研院表示,目前山區豪雨災害之預警主要依賴雨量站即時觀測雨量,但受限於山區地形植被交通等因素,雨量站不易架設維運,因此數量不多,提供的資訊有限。若能以氣象雷達偵測山區降雨,就不再是單點資料,而可進行全面性雨量推估,提高山區豪雨災害預警之準確性

爲此,國研院臺洪中心在2011年創立之初,即以西南氣流及山區豪雨爲研究主題規劃「西南氣流大氣水文整合觀測網」,其中第一要務爲建置「雙偏極化降雨研究雷達觀測基地」。

此基地已於2013年底在高雄市杉林區建置完成,雷達觀測半徑超過150公里,可涵蓋臺南、高雄、屏東等地,並從今年6月開始進行日常觀測。目前運作順利,也逐漸展現提早發現山區降雨的功能。

作業氣象雷達一般都建置於海邊,用以推估山區雨量時,由於距離較遠,雷達電磁波能量會衰減,又會受到山脈遮蔽,因此容易低估降雨量。臺洪中心建置的降雨雷達具可搬遷性,可深入山區複雜地形,較作業氣象雷達更接近山區強降雨,因此可以提早偵測到山區強降雨,並可進行較精細的山區降雨特性分析

此外,臺洪中心所採用的是新一代的雙偏極化雷達,可同時發射水平及垂直極化的電磁波,利用這二種極化電磁波的相位差,在經過複雜的分析後,可得到計算降雨量時所需要的重要資訊,也就是雨滴大小與數量的對應關係。因此,雙偏極化雷達偵測雨量的準確度,比傳統雷達提高了15%以上。

臺洪中心的降雨研究雷達未來會將這些防減災所需要的重要資料,即時傳至中央氣象局,應用於土石流、山區崩塌等防災工作,提早通知民衆疏散,避免出現下一個小林村。

面對難以捉摸的西南氣流和強降雨系統,國研院需要更高的降雨偵測準確度及更長的預警時間,而這有賴於更瞭解西南氣流導致豪雨發生的機制以及降雨系統的結構和特性。

臺洪中心規劃2015、2016年陸續建置剖風儀無人飛機,利用這些前瞻觀測科技,加上現有的雙偏極化降雨雷達、試驗流域計劃、海研五號海上探空等,形成西南氣流大氣水文整合觀測網。

除了協助提供災害預警時所需資料外,臺洪中心將進一步結合中央氣象局與學研界能量,包含臺灣大學中央大學、文化大學等,進行西南氣流聯合觀測實驗,共同挑戰科技極限,提升降雨觀測、分析和預報能力,建構山區豪雨觀測和預報之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