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傅建中先生的「第四權」理念(陳自創)

傅建中一生倡導「第四權」是「法律之外的法律」,今天的美國新聞傳媒界已落實成爲「國民階級」,在憲法上承擔非官方、卻是很「中心」的角色民衆均認爲,即使它千瘡百孔,也輪不到政府來抵制或予以消滅。(圖/傅建中家屬提供)

今年5月9日,前中廣公司總經理李慶平兄傳來駐美資深記者傅建中先生逝世的訊息,回憶往昔情誼,一時心中感慨萬千。

傅建中先生是臺北中國時報》駐美特派員,負責採訪華盛頓特區的政治新聞,也是中美及美臺關係權威專家之一。 他除了報導中美臺相關新聞外,也經常撰寫專欄文章,析評美臺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篇篇精彩,擲地更有聲,向爲新聞從業者楷模

本人是業餘寫作人,認識傅建中先生多年,直至2014年在華府一次餐敘後,更深搜讀他每一篇專欄專論備感受益。那年的9月中旬,我受邀參加全球檯商華府「叩門之旅」,經由我駐美代表處協助安排,我們訪團30位成員,按行程分組拜訪參衆兩院,及國務院商務部、貿易代表署等行政部門,此外,也受駐美代表沈呂巡大使之邀在雙橡園晚宴

行程結束後,傅建中先生特邀我至華府知名之National Press Club (國家新聞俱樂部)的 Fourth Estate餐廳聚敘。9月15日那天,暢聆建中先生許多妙語軼聞,令人印象深刻,是我「叩門之旅」中最難忘的記憶

傅建中先生說到 Fourth Estate 中譯爲「第四權」,原指英國封建時代社會「三階級」(貴族、僧侶平民)之外的「第四階級」,源於「國民階級」(Estates of the Realm)的概念。美國民主立憲後,基於西方「幽暗意識」(人性原罪),強調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之外的「第四權」制衡力量。他說,「幽暗意識」孕育了西方的民主傳統,爲防範統治者罪性,也兼保障個人的基本人權及自由。相對的,東方(中國)儒家思想,懷抱的是「樂觀的人性論」,所以才訴諸於「聖賢之治」。

他又說,「第四權」是「法律之外的法律」,今天的美國新聞、傳媒界已落實成爲「國民階級」,在憲法上承擔非官方、卻是很「中心」的角色。民衆均認爲,即使它千瘡百孔,也輪不到政府來抵制或予以消滅。

每憶及建中先生這些話,我都聯想到他所關注的臺灣新聞自由及傳媒是否有受政府幹擾。如今,建中先生匆匆離別,不禁讓我想起英國歌手Elton John 那首《風中之燭》(Candle in the Wind),歌詞提及「你的一生,就像是風中之燭,光芒從不隨夕陽消失。蠟燭終會燃盡,你的傳奇卻將永世不朽。」

對很多追求「第四權」的新聞人而言,傅建中先生的親身詮釋及留下的精神典範,令人懷念不已。

(作者爲前香港臺灣工商協會副會長現任亞洲臺商聯合總會理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