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土耳其不願面對的真相(陳清泉)

一羣亞美尼亞美國人與宗教領袖,羣集加州的「蒙特貝洛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碑」,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遭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殘殺的先人。(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在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日當天,正式認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犯下「種族滅絕」罪。

歷任美國總統顧慮影響美土關係,始終未將一戰時的亞美尼亞「屠殺犯行定論「種族滅絕」。2016年6月,德國國會通過決議,梅克爾政府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對境內亞美尼亞人的屠殺定調「種族滅絕」之後,引發德、土兩國外交爭議。2019年10月,川普政府任內,美國衆議院早經表決,承認當年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構成「種族滅絕」。在國際社會包括德、法、加拿大等20個國家正式定調亞美尼亞大屠殺是種族滅絕之前,美國和以色列卻從未表態。土耳其雖承認1915年4月開始對亞美尼亞人的殺戮和驅逐,但堅決反對被貼上「種族滅絕」標籤。對亞美尼亞的犯行,始終是安卡拉當局不願面對的真相。

20世紀初,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亞美尼亞間的爭戰,造成150萬亞美尼亞人喪生,將近一個世紀之後,這段歷史依舊是土耳其與亞美尼亞兩國之間的敏感神經。回顧亞美尼亞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處在異族佔領之下的亞美尼亞人,先後被馬其頓、羅馬、波斯、拜占庭、蒙古、鄂圖曼土耳其,以及前蘇聯所統治,亞美尼亞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反抗異族統治史。1991年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雖宣佈獨立,2015年1月,在俄羅斯與歐盟的政治角力下,亞美尼亞迫於國家安全,考量南部邊疆防衛土耳其的壓力,同時基於依賴亞久姆裡基地的俄羅斯駐軍協助的戰略需要,選擇加入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

土耳其歷任政府面對這場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的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genocide)」或「種族大屠殺(holocaust)」的慘絕人寰歷史,定義爲「鄂圖曼帝國少數奪權軍官在一戰混亂中犯下的歷史錯誤」。不論伊斯坦堡當局如何一再強硬否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曾下令發動屠殺,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滅絕。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數西方國家、歐洲議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防止歧視及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都認定爲「違反人性的種族滅絕罪行」。

正如同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亞美尼亞大屠殺100週年發表紀念演說時,將這場屠殺惡舉與二戰期間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以及1994年盧安達胡圖族人對圖西族人的大屠殺相提並論,認定這是針對特定族羣的「種族滅絕」殺戮行爲。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12月9日通過《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CPPCG)指出,「種族滅絕」是指以人爲的、系統性地、有計劃地對一個或一些人種民族、宗教或國民團體進行全體性或局部性的屠殺。

百年前那一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進行之際,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政府逮捕並處決亞美尼亞人知識分子菁英開端,「20世紀第一場種族滅絕」於焉展開,亞美尼亞人自此世代悲吟着紫色勿忘我之歌。迄今,亞美尼亞種族滅絕仍然是土耳其的歷史禁忌,兩國間的爭執依舊陷於僵局,亞美尼亞人爲壯大國家力量,不斷通過各種途徑和努力,試圖擴大民族版圖,必然在外擴過程引發和土耳其的爭議,直接驅動中東原有地緣政治格局的變遷

鄂圖曼帝國的犯行,既是土耳其政府不願面對的真相,更是土耳其遲遲無法入歐的障礙。百年前被屠殺者已封聖,但是對亞美尼亞來說,與土耳其關係的凍結,不利於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相對制約亞美尼亞的戰略選擇。一個命運多舛的民族譜寫的戰爭悲歌,爲20世紀以降的戰爭做註腳。攸忽百年,亞美尼亞人仍在國際強權之間尋求歷史正義

(作者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