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十週年 「故事匯」見證兩岸交流進程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與「故事匯」十名入圍者合影。(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 曾俊豪/福建廈門報導

福建海峽論壇今年邁入第十屆,主辦方特地舉辦「海論十年,精彩無限」海峽故事匯活動,徵集兩岸民衆參與海峽論壇的經歷和故事,闡述交流過程中所見所聞。5日的活動上,最終入圍的十部作品,當中八名主角來到現場,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分享兩岸交流經驗。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表示,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創造更好的條件,營造更優的環境,幫助解決更多困難,讓在大陸臺胞「感受到家的溫暖」。

龍明彪強調,「心走近了,海峽就是咫尺,心走遠了,咫尺也成天涯」,多年來兩岸交流取得十足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領域越來越寬,但仍有許多臺灣民衆仍未到過大陸。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很多臺灣民衆對大陸認知還不夠客觀,甚至呈現誤解,希望透過這些兩岸交流故事,把在大陸所見所聞讓臺灣各界人士看到,瞭解真實的大陸。

入圍的十部故事,主角來自兩岸各個領域。已經收到英國牛津大學錄取通知書何秉倫,五年前到北京清華大學就讀,他表示,自己當時是臺灣國際科展代表選手,因此獲得保送進入臺灣大學,但他選擇到清華大學就讀。因爲伯公作人曾經是清華、北大及南開在昆明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對他來說,能夠進入清大就讀是「家族的傳承」,驅動他日後登陸圓夢

2006年到廈門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楊淑娟,則是利用這個機會認祖歸宗」。她表示,當時興起念頭探訪祖譜原鄉漳浦」,歷經一番波折、翻山越嶺終於找到楊氏祖廟,並見到楊氏宗親後代。楊淑娟甚至發現,家譜可以追溯到開封天波楊府,原來自己是楊家將的後代,也立刻跟父親報告這個好消息,開啓日後親族返祖廟尋根

▲海峽論壇「故事匯」入圍者楊淑娟。(圖/受訪者提供)

除了兩岸故事匯,本屆論壇還策畫十年回顧主題展,而論壇歷屆成果則見證兩岸交流重心的轉移。

2009年,第一屆海峽論壇在廈門、福州、泉州、莆田四地舉辦,8000多位臺灣民衆齊聚福建,當年一共舉辦18場活動,主題從「媽祖朝拜進香到重續親緣閩臺氏族譜,也談及經貿合作以及大學校長學術研討會,面向之廣,可以說開啓兩岸關係新格局

第二屆海峽論壇則搭起更大的舞臺,25場主題和系列活動吸引逾萬名臺灣民衆參與,其中80%來自基層,這一年最重大的「成果」則是兩岸航空業者同意將兩岸航線票價降低10%至15%。

第三屆海峽論壇,剛好搭上臺灣開放大陸游客自由行,也讓「旅遊」成爲本屆活動焦點,不少縣市舉辦聯合推介會,希望能吸引陸客來臺觀光,振興經濟。第四屆海峽論壇則是兩岸百家不同民間信仰的宮廟代表第一次匯聚在一起,創下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參與宮廟最多的紀錄。

以「聚焦親情共圓夢想」爲主題的第五屆海峽論壇,當年還發布31項惠民政策,對臺灣民衆釋放利多。至於第六屆海峽論壇,則是「青年交流」第一次成爲活動主角,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成爲兩岸青年交流的新平臺

第七屆論壇海峽則持續推動落實閩臺交流合作政策,同年大陸官方並宣佈臺胞來往大陸免籤,並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第八屆海峽論壇,則着重兩岸青年和基層間的交流,爲了促進兩岸和平發展,該年也首度舉辦「兩岸智庫論壇」,邀集百名專家學者爲兩岸和平獻計獻策

第九屆海峽論壇適逢兩岸開啓交流大門30週年,首度設立網路平臺,徵集海峽論壇活動創意方案,並持續釋放「大禮包」,對臺灣青年釋放就業、實習和創業機會,希望讓兩岸青年在各領域的互動越來越密切。

今年邁入第十屆的海峽論壇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爲主題,除大會活動外、還安排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交流版塊,共36項49場活動。

臺東知本國中學生表演阿美族舞蹈。(圖/記者曾俊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