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研究證實:抗病毒藥物+免疫治療 更能擊退B肝帶原肝癌

臺北榮總髮布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病毒藥物+免疫治療,對於B肝帶肝癌治療更有效。(圖/臺北榮總提供)

肝癌爲目前世界上第五常見的癌症,每年全世界約有八十五萬人罹患肝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肝癌爲2019年全國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百分之七十爲B型肝炎原者。臺北榮總內科胃腸肝膽科黃怡翔教授領導的肝癌團隊研究發現: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病患,若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一併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會有更好的療效及預後。

●慢性B肝需定期追蹤 避免肝硬化、肝癌上身

B型肝炎是由於肝臟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疾病,多數成人感染B型肝炎初期沒有症狀部分病人會自身產生保護性抗體,部分病人會出現食慾不振、肌肉痛、頭痛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茶色尿等症狀,極少數的感染者會引發高死亡率的猛爆性肝炎

醫師指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需要定期追蹤,臨牀上會視病況,或以藥物來抑制病毒複製,避免讓長時間引起肝臟受損,引起慢性肝炎,而讓肝臟走向肝硬化、肝癌的悲劇

●新研究:B肝帶原肝癌患者 抗病毒藥物+免疫治療並進

黃怡翔教授所領導的肝癌團隊,是目前國內最多肝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的團隊,自2017年迄今,治療的病患人數已超過150人;其中,超過60%的病患皆患有B型肝炎。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肝癌治療團隊,由左至右:李懿宬醫師、黃怡翔主任、李沛璋醫師、藍耿欣醫師。圖/臺北榮總提供)

臨牀上,免疫治療已經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生力軍,在肝癌的部分患者也有相當好的療效;然而此治療是否會因爲免疫系統的改變,造成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進而導致急性肝炎或肝衰竭則尚不明朗。

黃教授團隊也注意到,對於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患者,若其體內的肝炎病毒量偏高,在接受免疫治療時,是否更容易導致B肝活化而造成肝損傷,亦未可知。

爲了釐清上述問題,黃怡翔教授分析了近年來在臺北榮總進行免疫治療的肝癌病患資料,臨牀資料顯示:對於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病患,若其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也同步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則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反觀,若病患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量偏高,卻未同時在免疫治療期間服用抗病毒藥物,便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之情形

此一重大研究結果已於109年8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提供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患者更有效的治療模式,更安全的腫瘤免疫治療。

榮總表示,臺灣乃至於整個亞太地區皆爲B型肝炎及肝癌的盛行區,這項研究有助於嘉惠於廣大的病患族羣,讓患者能在更安全的前提下,安心地接受腫瘤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