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臺灣的「不對稱作戰」只能大撒幣?
▲每年9萬人的軍事訓練役,訓練強度一直不被外界看好。(圖/國防部發言人)
隨着年初總統大選的落幕,連任成功的蔡總統以及立法院過半的立委席次,再一次地坐實了全面執政,對於全般政策的推動更是毫無阻力,而就在軍政大權穩穩在握之時,當前臺灣的態勢卻又彷彿回到25年前第一次民選總統;也就是「飛彈危機」時的緊張程度。
或許那一段日子的記憶,對於現在的年輕官兵而言是無法體會與想像,但誰能保證臺灣近期在強力運作「聯美抗中」的伎倆下,國軍在身理、心理、裝備素質各方面究竟準備好了沒有?還是真的都相信國防部釋出的影片,國人靠着看影片就能壯膽上陣!
還記得蔡總統在5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針對國防事務改革的部分指出,未來將從3個方向強化改革,分別是: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實質改革後備動員制度和改善部隊的管理制度。而在這三個重點方向上,既然「不對稱戰力」是排在第一優先,也強調要加速發展強化防衛固守能力的同時,未來國軍在戰力的發展上,將着重機動、反制、非傳統的不對稱戰力,並能夠對「網路戰」、「認知戰」、「超限戰」等威脅具備有效的防衛,達成重層嚇阻的戰略目標。
▲軍事教育過於僵化與八股,幹部思維根本難以創新。(圖/翻攝政訓中心)
▲假想敵單位的不專業與長期以來高層的漠視,才淪爲無法檢驗部隊戰力的主因。(圖/陸軍司令部臉書)
然而臺灣要發展「不對稱戰力」,難道只有靠大量買裝備了事,卻不去探討本身數十年來在戰略/戰術觀念上的古板、僵化?
對於一支久訓未戰,一直以來大都是閉門造車,缺乏與國外聯合演訓經驗的軍隊,要將「不對稱作戰」的真諦領悟透徹,恐怕也真有點強人所難!這一點從國軍在軍事院校教育的反饋上即可輕易發現出端倪,那種腦力激盪後的產物,在軍中制式的環境下根本上幾乎無法存在。
因爲上級思維的故步自封與保守,讓下級的創新屢屢受到壓抑,久而久之,這一支軍隊只剩下唯命是從的人會獲得拔擢,寧願少錯也不願多做的保守作風,逐漸形成劣幣逐良幣的現象也就不足爲奇,而要談創新與改革是何等的不容易!
從「漢光演戲」的腳本可以數十年如一日,鄙視攻擊軍如智障,藍軍總能在演習的第4天出神入化地逆轉戰局,這一點即可印證國軍在軍事思維上的不切實際,並且早就已經習慣於此套路。就軍事作戰的想定上本該料敵從寬,但偏偏國軍在這一部分卻有着數十年也擺脫不掉的陰影,不願意正視對手不斷壯大的現實,纔會導致敵軍上岸後的作戰劇本卻沒人敢提的窘況,深怕落個失敗主義的罪名,但不願意面對並不代表就不會發生。
如果國軍永遠只會演出灘岸殲敵的弱智秀給國人看,也難怪永遠要巴望着美國出手相救,屆時國人是否會猛然發現每年花費鉅額的國防預算,其實只是打水飄,這難道不是將國家安全寄望在別人身上的悲劇。
▲國內外一堆智庫學者的報告,根本無視於國軍長年在後勤與訓練上的嚴重問題。(示意圖/總統府)
因爲「終戰指導」的難以啓齒,也是軍中避談的禁忌,所以演習想定自然就劃地自限,在無法壯大自己的前提下,只好將對手予以弱智化,才能每每演出殲敵於灘際的戲碼,而這種「劇情」根本連外軍都直呼看不下去,只剩下國軍還在繼續催眠自己。
但是這樣也能把國外一堆智庫的學者唬得一愣一愣,但他們卻連國軍在基本後勤的窘況都沒發現,要不是269旅黃姓中尉的輕生案引起社會關注,國外智庫怎會知道連國防部長官在國會遭質詢時,也都默認基層有自購料件的情事,這種對外軍看似離譜荒唐的事,卻是服役過的官兵日常,其他諸如領導統御、士氣、國家認同…就先不提。後勤狀況如此慘澹,基礎訓練還能有什麼奢求,光憑那每年9萬人服4個月役期的軍事訓練役能發揮出多少備用戰力?
▲每年漢光演習推演到了第四天,藍軍便會上演神奇的逆轉勝,灘岸反擊後好收操,早已讓全軍官兵對演習麻木不仁。(圖/記者郭世賢攝)
當世界先進國家都有一支「假想敵部隊」(OPFOR),而且單位的官兵多是一時之選,這樣才能磨練出各部隊的問題,從而協助改善並精進。不過國軍的假想敵仍然還停留在帶紅帽套、掛紅名條的程度,官兵對於基本的敵軍編制、武器、裝備、戰術/戰法、作戰命令、指揮術語…等幾乎空白,除了演習中出來亮個相,根本完全展現不出錘鍊部隊戰力的功能。
如果要談不對稱作戰,卻無法有一支以敵思考邏輯爲模擬的單位,那永遠還是上演同樣劇本的臨時演員而已,進/出了基地訓練又如何?如果臺灣真的認真體悟到發展不對稱戰力的需求,也就不會只盲目信仰採購高大上的武器(F-16V戰機、高機動性多管火箭、自走砲、岸置飛彈、遠程無人機…)。
看看行政院公佈202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國防部獲核賦將近4千億,但預算缺口卻高達300億,也就是當美國對臺軍售的好消息在國內頻傳時,背後卻是財政的雪上加霜,這與所謂的發展不對稱作戰的精髓不就有些背道而馳。
▲只顧採購尖端的武器裝備,卻不願多挹助一些資源在後備人員的訓練。(圖/臺南市後備指揮部)
▲各項軍購的順序亂了套,尤其「愛國者三型飛彈」延壽案最爲離譜與荒唐。(圖/資料照)
仔細檢視要執行不對稱的反制武器與島嶼縱深城鎮防禦,這些的花費反而遠遠比不上軍購的費用,但偏偏國軍在這一方面又顯得相對漠視,所以那些號稱200萬大軍的後備部隊,永遠只有當砲灰的份。唯有將後備役人員充分訓練,才能具備在島內進行持久作戰的本錢,政治領袖也大可不必宣示到要用掃把抗敵的窘狀。
如果還有人會相信共軍犯臺他就會上戰場的神邏輯民調,何不選擇平時就挺身加入國軍的行列,勇敢的去簽下去,平時就能保家衛國,何需要等到戰時?不然國軍招募標準都已經無量下修到這樣的地步了,爲何各單位的招募工作還壓力重重,難道這種現象還不夠諷刺?
倘若兩岸的選項只有選邊站的份,任何人都知道,夾在兩強中的小國,本應該避免捲入強權的角力中,偏偏以目前的狀況看來,兩頭大象在打架,臺灣非得強出頭似的。要知道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過後,中、美會不會又回到把酒言歡,屆時臺灣是否會從「棋子」變爲「棄子」,難道重壓川普就不用戒慎恐懼?
如果操作「亡國感」與「惡鄰論」都是基於選票考量,那對於目前已經完全執政的政黨而言則大可收手,因爲如果再繼續操弄下去跨過了「臨界點」(Culminating point),輕者弊大於利,重者無法收拾。
持續的政黨惡鬥與內耗並不會讓國家更富強,試問如果一堆人都藉故發表「不參戰聲明」,對於現役官兵所造成的心理影響會有多大,而這些人一旦被戰時動員或徵召,是會對臺海戰事產生助力;還是阻力?這種島內心理髮酵出的「逆不對稱作戰」,不就考驗着三軍統帥在「慎戰」與「決戰」上如何拿捏!
熱門推薦》
►臺海風雲》黃竣民/勿恃敵之不來 恃「美」必會援之?
►黃竣民/統帥關愛的眼神真能讓後備部隊的戰力提升?
►臺海軍演》亓樂義/共軍軍改未達成熟 引爆臺海危機可能性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