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房產調控 必要之舉

大陸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全文共分6個部分(民間稱爲「新國五條」,後文簡稱「通知」),涉及穩房價工作責任制、如何抑制投資性購房、加強市場監管方面內容。通知一面市,當即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關於大陸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利弊得失的討論再度升溫。

本次通知下發實際上再次表明大陸政府幹預房地產市場的決心。從內容看,可簡單歸納爲3方面:一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基調是穩房價;二是以擴大供給基點調控房地產市場;三是多種政策手段並用發力確保實現調控目標。通知列出了稅收信貸、市場監管、土地、行政審批5類措施。其中社會反響最爲強烈的就是對出售自有住房所得依法嚴格按20%的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

兩因素致政府幹預

在政府是否該干預房地產市場問題上大陸各界存在着兩種不同意見的激烈交鋒,特別是對限購政策,不少人強烈反對。既然如此,政府爲什麼要不斷加碼調控房地產市場呢?

筆者認爲,原因有兩點。首先,城市房價水準遠超普通居民承受力,這將後患無窮。大陸住房商品化後,所有大陸居民都產生了強烈的購房衝動,特別是城市居住人口,購房成爲第一投資需求。但是不斷推高的房價阻滯了占城市居住人口90%的中低收入階層購房需求的實現。而中低收入的購房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貸款,尤其是大陸貨幣利率又是在5-7%之間浮動,今後爲控通膨又不能大幅降息,這自然會形成房價上升和利率波動輪番增大購房成本格局

反過來,大部分職工年收入不超6萬人民幣,城市居民收入增幅有限、消費物價也呈上升趨勢(年均3%),房價再上漲當然會進一步惡化收入房價比。顯然,這是一個重大社會問題,更爲可怕的是這樣一種理論推斷正在成爲現實:居民不顧一切高價貸款購房,最後收入不足還貸,宣佈既不還貸又不搬出住房。因此,政府必須放眼未來,控制當期風險,做出嚴控房價快速上漲的選擇。

其次,穩步推進城鎮化。大陸近十年城鎮化率每年提升一個百分點。目前城市居住人口已超過農村,達到7億多。今後城鎮化進程還有繼續,在不遠的將來會突破8億,是美國人口的2.7倍、歐洲全部人口的1.6倍,佔全球人口的11%。如此衆多人涌入不足300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居住壓力可想而知。大陸當前和今後最大的挑戰就是人口向城市流動後如何讓人們有住處。顯然,政府現在必須「謀篇佈局」,建立有效可行的住房供給制度,分層次動態性滿足公衆住房需求。因此,既要落實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規畫,又要控房價,還要限購及引導小戶型商品房供給擴大。從大陸實際情況看,這些政策不能說是短期調控措施,可能要堅持相當長的時間。

房產調控應分步優化

大陸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目前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保障房的建設和供給,穩住了中低收入階層的基本住房需求,中端商品房也在一定程度滿足了一些中等收入階層的住房改善需求。當然,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引發了很多議論

房地產市場調控勢必觸及各方利益,隨着各種市場條件和制度環境的變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也應分步優化,其中涉及很多難題,比如稅收政策選擇,究竟是着力在房產的交易環節還是保有環節;再如信貸政策,究竟是着力向保障房建設傾斜貸款,還是直接對不同收入階層採取自住房貸款差別化利率政策;又如限購政策,究竟只在一線城市,還是覆蓋到二線城市?這些問題如何抉擇,取決於新政府的調控思路,也是下一階段需關注的重點。

作者爲大陸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