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學霸趙一帆:有夢想還不夠 必須爲之瘋狂

劍橋學霸趙一帆:趙一帆就職於Improbable。Improbable由劍橋校友在自家穀倉創立,當公司只有幾個人時,趙一帆就被拉入夥。公司致力於創造虛擬現實平臺,讓開發者便捷地參與大型虛擬世界的創作。2017年3月英國虛擬現實初創公司Improbable完成軟銀5億美元的B輪融資,成爲估值10億美金的獨角獸俱樂部成員

2月6日,本站教育邀約劍橋優秀畢業生趙一帆講述自己在英國的留學和創業經歷。有他帶領,一行人蔘觀著名的劍橋大學。隨後在與趙一帆的對話中,我們儼然看到一位機智、勇敢、自信、對未來充滿探索和求知慾的男孩,正生機勃勃地走向我們走來。以下爲採訪實錄:

記者:您目前在Improbable公司主要負責什麼?

趙一帆:我現在公司主要是帶領一個後臺基礎架構技術團隊,而且也會幫助我們公司和一些國內公司做對接。

記者:您從劍橋到創業,一路走來,遇到的最大壓力是什麼?

趙一帆:在創業方面,壓力肯定是有的。因爲對我來說,更多的壓力來自於自己想讓自己做得更好,尤其是你想從公司最初的階段,一個小的團隊,做到今天這麼大的公司。我們公司的技術團隊待我其實就像待一個小baby,把我從一個小寶寶慢慢養大,養到現在馬上可以上大學的樣子。更多的壓力是我想爲我們的公司,與大家一起做到更好。如果做不好,並不是對不起外面人,是對不起和我一起奮戰這麼多年的公司好夥伴。

記者:公司發展至今,被哪些投資公司所看好?

趙一帆:相對來說,我們公司拿到投資是比較早的。在2015年,那是我在公司待了兩年後,我們就拿到了Andreessen Horowitz兩千萬美金的投資,之後又拿到了Horizons的三千萬,到最後是軟銀去年五億美元的投資。

記者:排除資金,你覺得創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趙一帆:說到最大的挑戰,就是想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更好。因爲我們整個公司,Improbable這個產品還是一個非常未知的領域,所以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挑戰,自己去解決。

個人成長 初創公司比大公司更有收穫

記者:你覺得你在公司五年的成長是什麼樣的?

趙一帆:在一家小的創業公司工作,能學到的東西太多了。我在進入公司之前的那一年,在Google實習了三個月。我發現,自己只是生產線上的一個員工,Google的很多產品都是自動化的,生態圈也非常平穩,個人的貢獻顯得就很有限。然而,當我來到一個小的創業公司時,很多時候我要去做很多非自己分內的工作。比如,作爲一個技術團隊的leader,我會幫忙去談一些與國內公司的合作,或是在團隊人手有限的情況下,要同時扮演產品、技術、管理等多重角色,而且很多時候這些事情都需要同時去做的。因爲公司小,人力有限,條件越惡劣,越能逼着人去學新的東西。甚至,你會驚異於自己的學習速度。所以這5年時間是我成長最迅速的時期

記者:能不能具體說一下,您的哪些能力在公司得到了最大或最有效的提升?

趙一帆:其實沒有具體到哪一部分的能力,因爲這算是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我不能將Improbable的工作運行方式套用到其他公司上,畢竟我沒有太多的對比和參照,但是我能感受到我在公司的收穫和進步。公司裡的任何職位,我都願意去嘗試,因爲他們會讓你接觸到太多不一樣東西!

記者:Improbable當初的founding team成員,如今還都在公司嗎?

趙一帆:對,全部都在。

記者:當你的學長邀請你加入創業團隊時,都說了或做了些什麼?你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趙一帆:當初認識他們時,純粹是巧合,是別人介紹的。從最開始的聊天,到進行完所有的面試,直至加入他們的團隊,其實總共就三四個星期的時間。這個過程沒有特別有趣的經歷,都是普通的聊天和麪試。但我覺得這羣人還有他們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思。

夢想還不夠 必須爲之瘋狂

記者:公司裡有沒有讓你look up to的人?

趙一帆:我覺得公司全部的人都是,尤其是我們創始團隊的人,像我們的CEO——他是一個非常非常有夢想的人。我覺得他已經不僅僅是dreambig了,他已經是dream absolutely massive。我們非常在乎整個公司要做的東西,每個人對這個所謂的“終極產品”是有夢想和追求的,不僅僅把它當一份工作來看待。

記者:你在Google實習三個月,有什麼收穫?

趙一帆:在Google很多東西是已經定好了的。你進去,做任何一件事,你都會非常明確自己要怎麼做。從開始上崗開始,到你能爲團隊有所貢獻,給你的時間是非常短的。但在一個startup,因爲很多東西都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所以從你入職到你真正感覺能爲團隊做貢獻,相對來說則需要更長的時間。Google作爲一個龐大的公司,他爲所有員工,以及技術團隊提供支持,員工的實力是非常強大。很多加入Google的人,都是計算機界的精英,我能從別人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但在一個startup,很多時候是需要你去自學的,沒有人教你或是僅僅成爲你可以模仿或學習的對象。在Google的環境下,你能從別人身上學習的機會很多,所有process是極易被接受的。

記者:你爲什麼選擇這份工作?

趙一帆:當初我覺得在這樣的小公司能得到比大公司更多的學習機會。小公司的發展前景是一片未知,我會有種想去挑戰的慾望。當一家創業公司只有七八個人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他未來到底是成功還是會失敗,正是這種未知,讓我覺得很刺激。對於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尋求刺激不是很合理的心理嗎?除了好奇心的趨勢,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對公司想做東西的熱情。

利用好年輕時的勇氣和膽量

記者:畢業之後加入的初創公司成爲了獨角獸企業,,對您來說,既刺激又幸運,您能給即將畢業的師弟師妹們提供一些就業方面的建議嗎?

趙一帆:當你是個二十歲的大學畢業生時,you havenothing to lose,在這個時候你要敢闖。如果這個時候不去闖,以後的機會會越來越少,不僅僅是家庭負擔,還有你的膽量和心理承受力都在降低。我覺得在二十歲時,很多事情可以勇敢地去嘗試,不管是自己創業,還是加入別人的創業團隊,都值得一試,畢竟機會難得。

記者:如何能精準地物色到適合自己的公司或崗位?

趙一帆:第一份工作就像上大學一樣,第一次,沒有經歷和經驗,也沒有參照,不知道哪個更好,什麼更適合自己。必須工作了以後,纔有判斷,這是對自己一個認知的過程。所以,還要回到“勇敢”的原點,敢於嘗試。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份工作不是你的終身工作,當你覺得做得不好或不合適時,可以嘗試別的東西,去尋找自己最想要的。

記者:看來“勇於嘗試”成就了當下的你?

趙一帆:我非常着重的一點就是勇於挑戰、勇於探索,就是因爲這樣,我才選擇了加入這樣創業小團隊,纔有了今天的我!

記者:你到英國來已經十年了,前五年學習後五年工作。接受了英國中學和大學教育,英國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你爲什麼會選擇倫敦

趙一帆:倫敦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而且倫敦相對我見過的其他很多國際化大城市來說,非常容易接受外來和新鮮事物。你能看到倫敦的中國人口占比近4%,倫敦的外來人口占整個城市人口的30%-40%。所以,這個城市能吸引到非常多的人才。倫敦現在做得比較強大的是金融產業,近幾年在techstuff上面也做得非常好,英國政府對這方面的投資也非常給力。

記者:英國政府對於大學生提供的創業環境怎麼樣?

趙一帆:首先,學校對大學生創業是非常支持的,不管是拿資金還是導師輔導,有一個全英國的項目叫Entrepreneur First,這個項目適用於整個英國,給所有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支持和幫助,幫助他們對接所需的行業及商業巨頭,爲他們提供創業指導。其次,倫敦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城市,與紐約、硅谷一樣,能吸納優秀的國際化人才。第三,政府對創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很大,創業生態健康,資源豐富,比如你要創業,招聘初創團隊時,很多平臺會爲你推薦合適的人選。

我一定要陪伴我的Baby“長大成人

記者:您對自己,對公司,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趙一帆:如果就做產品來說,Improbable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我想看到自己和同事一起合作,見證這個小baby“長大成人”,直到上大學、成家立業……我想看到我把它完全從頭做到尾的樣子,這是我對公司未來的期許。對於我個人來說,不論未來在哪裡工作、生活,或是去哪裡旅行,最好一年能在四五個城市間穿梭,充分感受世界每個角落不同的質感、形態和色彩。但我並非是你們眼裡成功的“WorldCitizen”榜樣,但我卻很喜歡這個concept。

記者:Improbable有沒有幫您實現“穿越”夢?

趙一帆:如果Improbable以後做得好,我覺得任何公司都是有可能的。因爲任何公司做到一定規模後,肯定要在不同地方設立不同的分部或分公司,這要看公司未來的規劃。

記者:英國脫歐,對Improbable這類科技公司有什麼影響?大家是什麼態度

趙一帆:脫歐對於tech來說,目前我沒有看到任何明顯的影響。我覺得做技術的人,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國界的。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劍橋是“英國的”倫敦是“世界的”

記者:作爲理科男,您對英國的感受是怎樣的?真的喜歡這個地方嗎?在這裡有歸屬感嗎?

趙一帆:在英國,在倫敦待了這麼長的時間以後,我覺得英國對於我來說就像回家一樣。每次在這裡和國內來回飛時,我覺得回國是回家看爸媽,回這兒是回自己的家,完全沒有任何異國他鄉的感覺。至於以後想在哪裡根扎,我覺得哪裡都可以。這就是爲什麼我之前說過worldcitizen這個concept我比較喜歡一樣。因爲我覺得並不一定要紮根於某一個城市,在哪裡舒服就可以在哪裡。我最喜歡倫敦的一面,就是他對外來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強大。就旅遊而言,你能明顯感受到倫敦對外國人的接受程度很高,從稱呼到態度到禮儀,已經非常成熟。沿街的商品裡可以隨處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與去英國其他城市旅遊相比,感受完全不同。我非常喜歡倫敦。

記者:聊聊你的母校吧。

趙一帆:我非常喜歡劍橋,每次回來,都能讓我回想起大學三年裡的每一個瞬間。由於劍橋大學就是整個城市,所以每個院系的佔地面積可能會達到城市的30%-40%。每次回來,劍橋都沒什麼變化,彷彿七八百年間,她一直保持一種姿容。但你似乎能感受到她在變,細微的什麼地方在慢慢地、靜靜地變化。這可能就是劍橋的魅力,讓我每次回來,都像回到大學的家裡一樣,非常親切。

記者:你對倫敦的印象也這麼細膩,這麼有溫度嗎?

趙一帆:倫敦於我的體驗來說更加豐富,層次感更鮮明。比如在海德公園散步,和輪滑團隊一起圍着倫敦轉了14英里,夜晚在泰晤士河邊漫步,然後看着倫敦眼亮起燈光,不停在變化顏色……,我覺得倫敦的每一個瞬間都是漂亮的。劍橋是非常“英國的”,坐在pub裡或走在小城中,你能確信這裡一定是英國。而在倫敦的任何地方,你都有可能忘記你在英國,因爲倫敦是“世界的”。倫敦大街小巷的每個角落都有驚喜,因爲整座城市是在不同時期建成的,比如A建築是古羅馬時期的,B地鐵站是150年前修建的,C雕塑一看就有200多年的歷史了,D?house則是個剛剛建好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所以生活在倫敦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期待有機會"回國創業"

記者:您讚賞倫敦的大氣與包容,那您如何看待英國的移民政策

趙一帆:英國的移民政策,可能相對來說要“保守”一些。但英國政府對持學生簽證,以及T4、T2簽證者,也就是高級人才來說,依舊保持開放的態度,英國政府也非常熱衷於吸引精英留學生,那些技術才能優秀的人才來英工作,是非常受歡迎的。

記者:現在中國的創業氛圍高漲,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特別是對海外優秀人才回國創業會給予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扶持,您有沒有考慮過回國創業?

趙一帆:如果有機會的話,絕對可以。我對很多東西是不反對的,我願意去嘗試和挑戰,我從不對自己設限,這纔是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探索那些未知的東西。

記者:謝謝!感謝學霸趙一帆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