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晚期肺癌死亡率 健保給付應接軌國際

在臺灣癌症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的「肺癌治療接軌國際、迎戰臺灣國病新策略」圓桌會議中,與會專家學者包括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右起)、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臺灣癌症基會執行長張文震、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臺灣癌症基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等人皆出席討論,提出精闢見解。記者杜建重/攝影

賴清德總統宣示二○三○年要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肺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之首,約半數患者發現時已晚期,「減少晚期肺癌死亡率」成了重中之重,醫界指出,對於晚期肺癌治療,由於目前健保給付未能接軌國際,病人自費情形大增,造成臨牀用藥的困境,專家也希望與政府共同找出肺癌治療可接軌國際,以及更積極的策略解方。

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一成,日前臺灣癌症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肺癌治療接軌國際,迎戰臺彎國病新策略」圓桌會議,與會專家提出多方建議,希望醫界、病團與官方共同努力,在醫療平權下達成總統宣示目標。

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指出,要降低癌症死亡率須減少晚期患者死亡率,以死亡人數最多的肺癌爲例,目前一年一萬多人死亡,其中第四期患者佔一半以上,因此補足晚期治療缺口是第一要務。

對於晚期肺癌治療缺口,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指出,以人數佔比最多的EGFR基因突變爲例,標準治療是第一線便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相比傳統化療,病患平均存活期可從八到十個月延長至三年半到四年,但目前健保給付只有十分之一病人可用藥;至於無驅動基因者要用免疫藥物,給付上也有限制。

新藥使用階級化隱憂

與會者分享,一名律師在疫情期罹患肺腺癌,且有EGFR突變基因、已腦轉移,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這類晚期肺癌應以第三代標靶藥物爲一線,當時臺灣仍未給付,由於患者無力負擔,在採取其他治療後不久即離世,令人感到哀傷。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直言,若病人沒有接受國際標準療程,便無法參與後續新藥臨牀試驗,未來新藥適應症皆設計銜接標準療法,將影響廣大病人用藥權益,問題十分急迫!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指出,臺灣肺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皆低於日韓,當多數病人無力負擔國際標準用藥,將帶來醫療階級化隱憂,且影響醫師臨牀用藥經驗、無法累積更多本土數據,恐造成研究無法投稿國際期刊,對臺灣生醫產業競爭力、新藥使用經驗傳承等將帶來衝擊。

餘忠仁提醒,目前許多先進國家的給付趨勢已提前至第三期患者,這羣患者術後復發、轉移風險高,五年存活率僅三成。有EGFR驅動基因者及早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復發風險可降八成,這羣患者約佔一成,財務衝擊相對較小,可惜目前面臨新藥給付空窗,建議政府逐步編列財源往前期治療給付邁進。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也建議,政府在評估新藥給付時,應跳脫健保總額框架限制,比照國際治療指引,並檢視實證醫學證據,作爲癌症新藥引入、給付規畫的參考。對於因財務衝擊大、健保未能給付而療效明確,且已經被國際治療指引列爲標準治療,並能有效降低復發、延長存活的新藥,應優先考慮列爲癌症新藥基金適用項目,才能及時貼近癌友急迫性用藥需求。

盼政府投入更多資源

對此,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明年將有五十億暫時性支付專款,針對有臨牀迫切需求藥品,將與專家進行討論,希望把錢花在刀口上。實際上,癌患醫療費用已佔健保醫療支出六分之一,平均成長率百分之九,皆高於同期健保醫療總額成長率,新藥新科技預算也達歷史最高。與會專家表示,若要達成總統宣示目標,希望政府投入更多預算,包括拉高醫療健康投資佔比。

石崇良補充,由於癌症患者屬於重大傷病,無法部份負擔,因此,這部份須修法。與會專家認爲,民衆須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若需修法也希望可以凝聚共識,逐步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