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陳(衝):臺幣低估不光漢堡小事 是國家競爭力

行政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衝),再就「臺幣匯率低估」議題發表專文。陳(衝)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央銀行存單餘額達新臺幣9.24兆元,短短一年又多增加1.5兆,能說不是intervention(干預)的結果

1994年臺灣首次出現在大麥克指數名單中,當時匯率爲26.4,新臺幣低估僅約0.06%,隱含匯率與實質匯率大致符合,其後數年,大麥克指數也都呈現同一趨勢。但2000年開始,大麥克指數顯示臺幣/美金的匯率已低估8.9%,自此一路低估,到2008年已低估30.8%,2012年更突破40%,近六年來平均在57%上下。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的大麥克要價5.5美元,臺灣的大麥克要價72元新臺幣,不是匯率遭到扭曲,就是消費者受了委屈。

陳(衝)表示,知名的英國經濟學雜誌,在1986年推出大麥克指數,想藉輕鬆方式說明各國匯率有無高估或低估,因爲大麥克在各地成分原料相同,理當同價,如果差距太遠,顯然匯率有所扭曲。這一理論當然不很精確,但平心而論,偏離實情也不太遠,可以參考,也可哂之。而且1986距美國1988認定有無操縱匯率的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不過兩年,當時全球對此議題,討論正熱,經濟學人推出此一基於PPP(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大麥克指數,自還維持一定學術水準

央行9.24兆元的定存單,和新臺幣匯價又有什麼關係學者認爲,央行在外匯市場調節阻升新臺幣匯價,買進美元釋出新臺幣,造成金融體系遊資氾濫,然後央行再發行NCD回收濫頭寸。因此,從NCD餘額間接印證央行在外匯市場干預的力道

陳(衝)表示,臺灣消費者當然想用新臺幣相同的購買力,買到雙倍的漢堡,可是長期追求貿易順差、低估匯率,對國家整體競爭力,究竟是好是壞?恐怕需要各方的利害關係人,坐下來靜心討論。如果消費者、受薪者傳統產業均充分了解後,仍願支持低估匯率,補貼特定產業,大家就不要把兩個漢堡的小事放在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