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海洋垃圾終結者 創百億回收商機
圖、文/今週刊
他發明「海洋吸塵器」,掃除海上垃圾,速度比傳統拉網撈垃圾快七千九百倍,成本僅需三%,甚至每年有百億元的回收商機。這項關鍵發明的源頭,從他的高中期末報告開始⋯⋯。
海洋垃圾是我們惹出的大麻煩,別跟我說沒辦法一起清理!」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Ocean Cleanup)執行長、剛滿二十二歲的柏楊.史萊特(Boyan Slat),積極向全世界宣揚他發明的「海洋吸塵器」,希望有效清除海洋垃圾的理念。頂着一頭亂髮,說話輕快、自信的他,被Intel選爲全球前二十名最具前景年輕企業家,也是聯合國歷來最年輕的最高階環保大使。
受經濟部之邀,柏楊將出席十一月二十八日「第二屆總統創新獎國際高峰論壇」,並發表演說,《今週刊》搶先越洋連線採訪,這位年輕發明家除分享投身海洋環保的故事,也完整解釋他腦中那套曾經沒人相信的搶救地球計劃。
海洋垃圾問題有多嚴重?綠色和平基金會表示,從二○○二年至一三年,海洋垃圾以塑膠爲最大宗,有六成至八成的比率是塑膠垃圾。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每年仍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把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倒進海里」,二○五○年,全球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將比魚類還要多。
柏楊第一次對這場生態浩劫「有感」,來自於十七歲時,一次意想不到的「驚」歷。
「朋友對我說,親愛的,這裡有好多水母,大概就一千隻吧!」柏楊打趣地回憶,十七歲那年,他和朋友一起在希臘潛水,意外發現海中垃圾比生物還多。「我們不斷穿梭在塑膠袋和魚的中間。」朋友口中的水母,指的就是隨波逐流的一隻一隻塑膠袋,這個景象,對熱愛潛水的柏楊來說是一大打擊,「我第一次感受到海洋污染的嚴重性。」他隨即展開行動。
一週後,柏楊和朋友開始研究海洋塑膠垃圾,作爲高中期末報告的主題。一切從零開始,他做了一個棉拖魚網,買了最便宜的機票到希臘去,由於廉價航空限重,他的行李已經容不下任何一件額外衣物,因爲更重要的行李,是一張沉甸甸的網子。
柏楊坐船在海上拖網測試,想找出能收集塑膠垃圾,也能讓浮游生物流過的方法。後來他發現,浮游生物可在五十G力(加速度與減速度時,承受力道的單位)以上生存,他便進一步設計多層次魚網,在北海測試。結果,網子破了,但是他的研究腳步並未就此停下。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什麼專業知識都不懂。但我想,要學習自己不懂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動手去做。」柏楊開始大量看書、讀論文,想了解海洋垃圾的現況,以及各種相關知識。
最後,他決定寫信給荷蘭臺夫特大學、荷蘭烏德勒之大學、夏威夷大學的教授,請教他們相關數據。當時得到的結果是,預估二○二○年,全球將有七百二十五萬噸塑膠垃圾在海洋漂流,相當一千座艾菲爾鐵塔重。以既有清理垃圾方式,估計要七萬九千年才能恢復。
十七歲的高中期末報告,讓柏楊得到臺夫特科技大學二○一二年的最佳科技設計獎,順利進入該校航太工程系就讀。上大學後,他對海洋的熱愛有增無減,他笑說:「高中和我一起做研究的朋友,後來念醫學去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在做研究。」
(閱讀全文)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