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潛規則!茶泡飯傳說的共同默契
圖、文/都會生活研究專案,摘自《別傻了 這纔是京都》,遠足文化出版社譯者/許鬱文
去京都人的家中拜訪,閒話家常一巡後,聽見主人家問:「要不要來碗茶泡飯呢?」言下之意就是「你差不多該回家了」。倘若不解風情,還回答「好啊」接受招待,很可能會在暗地裡被說閒話:「那傢伙還真的要吃茶泡飯啊(真是厚臉皮)」。上述就是證明「京都人=壞心眼」的趣譚,也就是京都所謂的「茶泡飯傳說」。
這個傳說如今已傳遍日本全國,甚至京都人自己都把這個傳說當成笑話來看。不過,這個傳說是因爲在落語表演《京都的茶泡飯》中被誇張化後才誕生的,實際上,幾乎沒有人會真的說「要不要來碗茶泡飯呢?」或聽到這句話!
話說回來,若想把京都特有的人際關係現象,向外地人解釋得一清二楚,透過這個都市傳說來詮釋倒是恰恰合適。正如我們之前再三提醒的,京都人認爲話說得太直白是種野蠻(失禮)的行爲。
以前述的「茶泡飯傳說」爲例,客人難得來訪,「待會還有事,差不多得請您回去了」這種話實在是難以啓齒;若真的說出口,又可能會讓客人覺得「實在非常抱歉,我不知羞恥地叨擾太久了」。因此,「茶泡飯傳說」就被當成「到此爲止」的暗號(約定成俗的習慣)。
若以現代人的習慣來說,大概就等於「要不要再幫你泡茶」或「難得來,一起在家用餐吧」的委婉用語。
「話都不說清楚,還真是個性乖僻!」、「這種日本特有的『阿吽的呼吸』,在全球化的社會是行不通的!」……雖然有這些批評的聲浪出現,但這是京都式的貼心,也是約定成俗的溝通方式,更可以說是京都人面對任何人都不願表露真心,隱身於世的存活之道。
直到熟稔到能互吐心聲之前(能互相耍壞心眼的時候),可千萬別在京都人的家裡坐太久。「哎呀,別這麼見外,再待一會兒如何呢?」這種貌似好客的說法也不可輕易相信。口裡邊說「不不不,下次再來府上叨擾」,卻懂得立刻從座位站起來的人,纔可說是熟知習俗民情的京都達人。
註釋:1.落語-類似相聲的一種民俗表演。2.阿吽的呼吸-阿吽爲佛教咒文(真言)之一,阿爲開口發聲的第一個音,吽爲閉口的最後一個音,被認爲是代表宇宙的最初與最終的詞彙,經過轉化後,成爲日文裡無須多言、默契極佳的意思。
上班、上課超級悶,好想旅遊去?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帶你一起鍵盤旅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