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危害不可小覷 近兩成新冠重症患半年內現焦慮症

臺大醫院精神部醫師陳宜明表示,新冠肺炎住院病患最常見的精神症狀包括意識昏沉、注意力渙散和知覺異常。圖/臺大醫院提供

新冠肺炎已延燒近兩年,但感染新冠病毒除了呼吸道症狀外,個案痊癒後仍可能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精神症狀,包括失眠、憂鬱、思緒模糊、記憶喪失等現象,尤其重症病患6個月內有近兩成有焦慮症。臺大醫院精神部醫師陳錫中表示,新冠肺炎引發的憂鬱症等精神症狀和一般精神疾病治療策略類似,但因對藥物敏感,因此相關副作用在療程中須多加註意。

新冠肺炎最常見的症狀爲發燒、咳嗽、喉嚨痛、嗅味覺異常等。但除了生理症狀,還會發生精神症狀,臺大醫院精神部醫師陳宜明表示,新冠肺炎住院病患最常見的精神症狀包括意識昏沉、注意力渙散和知覺異常。

而病毒感染痊癒之後,部分個案仍然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神經精神症狀,學界稱之爲「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羣」。陳宜明表示,發生原因主要來自於病毒對中樞神經的直接傷害,或是因爲發炎反應造成的精神異常,如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缺損,可能發生憂鬱、無法感受快樂、負面思考、自殺意念等症狀。

其中,重症病患六個月內有19.2%出現焦慮症、2.8%發生精神病、1.7%出現失智症;輕症病患也可能有失眠、憂鬱、疲憊、思緒模糊、記憶喪失、心悸等症狀。

而有些住院或隔離病人,即使沒有呼吸道症狀或感染跡象,仍可能因爲關太久,腦部功能暫時失調,出現意識混亂或躁動的「瞻妄症」。

陳宜明表示,住院照會時最常見的是瞻妄症,其表現出來的樣子很像憂鬱症或精神病,因此首要先區分究竟是感染造成的腦部功能失調還是因爲住院太久造成的精神疾病。

若是感染造成的精神疾病,等新冠肺炎治療後機能逐漸恢復,即使補用藥物治療也會改善,但如果躁動問題明顯等,則需使用藥物治療,約需一、兩週即可獲得改善。而透過視訊電話輔助,也可觀察患者是否有早期的情緒困擾和睡眠障礙,以評估出院後的門診追蹤需求。

臺大醫院精神部醫師陳錫中表示,新冠肺炎引發的精神疾病治療策略和一般精神疾病類似,但治療時需多注意藥物反應和副作用。圖/臺大醫院提供

不過,陳錫中表示,新冠肺炎引發的精神疾病治療策略和一般精神疾病類似,但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新冠患者對精神藥物也較敏感,因此治療時需多注意藥物反應和副作用。

另外,他也提醒,因爲疫情的關係拉開了社交、物理距離,對有心理困擾與精神疾病的病患而言,可能使家庭、社羣、和醫療的支持力量無法持續協助病患,更容易出現失眠、焦慮的情形。

感染新冠病毒除了呼吸道症狀外,個案痊癒後仍可能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精神症狀,包括失眠、憂鬱、思緒模糊、記憶喪失等現象,尤其重症病患6個月內有近兩成有焦慮症。左起,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副院長高淑芬、精神醫學部醫師陳錫中、陳宜明。圖/截自線上記者會

而讓自己心情能夠放鬆、睡得好,就能減少精神疾患的發生。因此隨着疫情趨緩,一定要先適時照光調校「生理時鐘」、充分運動增強「睡眠動力」,並透過調息吐納,降低「睡前警醒」,更容易進入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