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察動脈硬化7大危險因子!破壞中風、心肌梗塞的致命關係
生活中不良的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所誘發的心肌梗塞、中風等,對現代人而言已耳熟能詳,造成悲劇更時有所聞。
如衆所周知,心肌梗塞、腦中風與高血壓有密不可分關係,但可能不知道的是,無論是心肌梗塞還是腦中風,更和血脂肪(膽固醇)造成的動脈硬化脫離不了關係,其差異只在於心肌梗塞發生在心臟,梗塞性中風則發生在腦部。
簡單地說,動脈硬化是血管退化的一種現象,其產生的病理變化包括血管內皮磨損、壞的膽固醇穿越血管內皮並聚積在內膜。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形成脂肪紋與平滑肌增生等,最後導致血管逐漸狹窄,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因不同部位而引起不同的臨牀症狀。
搧風點火的危險因子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教授附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林中生教授指出:「血液供應障礙發生在冠狀動脈,嚴重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若影響的是腦部動脈,會造成腦中風;發生在腎臟動脈,可能引起嚴重的腎衰竭;若影響下肢動脈,可能引起下肢失能而必須截肢。」
因此,動脈硬化可視之爲分佈全身的不定時炸彈,如果身體許多部位同時有動脈硬化現象,其危險性更是以倍數增加。硬化過程,可能存在數年、數十年而無知覺,最終可能發生突發性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嚴重時可導致猝死,這也是其可怕之處。
動脈硬化過程緩慢而持續,亦無法只歸咎於單一因素,最好的方法是瞭解其誘發的危險因子,存在危險因子越多,發生動脈硬化的機率就越高。
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楊誠恕院長表示:「除了遺傳、年齡(男性、女性停經後)是不可改變因素之外,許多危險因子可以藉由良好的生活型態或治療,例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戒菸、藥物等等得到適當的預防或監控。」
下列七項危險因子,是否正在你的生活中發生呢?
1、遺傳是指家族的基因因素,某些人年紀輕輕就發生動脈硬化疾病,原因未明;有些是基因影響膽固醇無法正常代謝,累積在血液中,進而促發動脈硬化發生。
2、年齡隨年齡增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逐漸退化,外加結締組織增生,使動脈彈性變差,動脈硬化便逐年加重。女性停經後也漸漸進入動脈硬化的危險期。
3、高血脂症主要是血漿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增高,尤其是膽固醇起關鍵作用。就如同前面敘述,低密度-膽固醇(LDL-膽固醇)滲入內皮層內,進而引發一連串動脈硬化的反應,最終導致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
4、高血壓長期高壓血流衝擊動脈造成動脈內膜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內膜下沉積,形成脂肪斑塊並造成動脈狹窄。
5、糖尿病長期高血糖會影響血脂肪代謝,引起血液內三酸甘油酯的升高而形成高脂血症,進一步影響血脂肪與引起高血壓、荷爾蒙變化,皆會影響內皮細胞功能促使動脈硬化。
6、抽菸香菸含尼古丁與焦油等化學物質會傷害血管內皮細胞。抽菸吸入的一氧化碳會與血紅素結合,降低血紅素的攜氧能力,導致體內的細胞組織獲得的氧氣減少,引發組織缺氧。
7、肥胖肥胖或體重過重不僅血脂肪異常的機率較高,同時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島素阻抗症候羣有密不分的關係,同時肥胖亦會加重心臟負擔,因而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全面清彈 樂活生活由於動脈硬化形成初期患者通常不會有任何感覺,因此可藉由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預防動脈硬化的出現;而已經發生動脈硬化的病患,則須聽從醫師指示定期服藥,控制引發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並改善生活作息,以減緩動脈硬化病程。
「心血管疾病屬於代謝症候羣的疾病,促進健康比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還重要,衛教更是防患疾病發生的基石。」楊誠恕院長補充說明。
因此,多認識動脈硬化,努力預防並積極改善危險因子,學習同時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活得老,活得好。
更多健康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https://retire.hhh.com.tw/article?type=4
愛吃鍋,小心引爆心肌梗塞胸口悶悶的,掌握關鍵90分鐘全力搶救中風!把握黃金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