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各出奇招紛紛造車 外行跨界造車勝算幾何?
外行跨界造車新聞不斷。就在今年年初,百度公司正式宣佈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3月25日,恆大汽車在2020年全年業績發佈會上強調造車累計投入474億元;3月30日,雷軍正式宣佈小米造車。衆多企業爭相涌入“跨界造車”的陣營中,在互聯網的大融合背景之下,似乎任何領域都可以玩“跨界”。不過,也有聲音質疑,外行造車是一門好生意嗎? 外行造車的勝算幾何?
A 巨頭各出奇招紛紛造車
“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着什麼,我願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爲小米汽車而戰!”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3月30日晚上的小米2021年春季發佈會上的一番言論表明了小米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決心。
據瞭解,小米將新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爲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不過有意思的是,該消息發佈第二天,小米股價反而意外走低。
有相關信息透露,小米集團最快有望在1-2個月內立項,初步討論的品牌定位與小鵬汽車類似,主打強科技屬性的中高端市場。不過小米對此並未公開評論。
而作爲互聯網起家的百度則表示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目標是讓用戶購買到更極致的智能電動汽車。百度汽車公司將着眼於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利用Apollo的自動駕駛能力,以及過去8年的汽車智能化領域經驗“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
而恆大汽車則提出2025年恆馳新能源汽車100萬輛產銷量的目標。據瞭解,恆大在資金、研發、生產、銷售、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已經做好了準備,9款車型也有了明確的對標產品。
衆所周知,造車需要大量燒錢,需要高投入,互聯網企業集體跨界,手機企業也開始入局,爭相落子汽車市場,截然不同的產業生態、商業模式、產品形態,究竟是什麼讓企業甘願承擔大幅度跨界帶來的投資風險?
對此,有相關人士指出,市場規模超過20000億美元的汽車市場,被視爲科技、互聯網巨頭的萬能鑰匙,足以開啓全新的增長空間。各路巨頭們是在汽車成爲第四空間、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流失的時代背景下,提前搶佔這一市場先機。
而對於造車熱潮,在3月31日的華爲2020年報會議上,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鬍厚崑認爲,智能汽車變成了熱門的跨界話題,做ICT的公司不談車好像變得落伍了。其實這反映了一個趨勢,汽車行業來到了數字化轉型的時間節點,車未來的發展一定是電動化、智能化。
除此之外,隨着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決定汽車產品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不會再侷限在機械能力、設計能力,智能化技術加持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科技感、體驗感正在成爲爆款車型誕生的又一核心要素,汽車市場也正悄然迎來一波追逐科技感的時代浪潮。
C 因時而生的造車熱潮
同時,新能源市場需求的缺口正逐漸擴大,而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爲被追捧的“風口”。而反觀互聯網市場和智能手機市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過了巔峰時期。IDC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在2016年達到銷量巔峰,爲14.7億。但之後卻呈現逐年下降態勢,2017年下降0.1%,2018年下降4%,2020年則下降5.9%,在此局勢下,巨頭們不得不另尋“賽道”。
有分析認爲,跨界造車通過主打智能科技配置走出一條差異化路線,帶來比傳統燃油車更便利和更先進的用車體驗。互聯網科技公司對新技術趨勢的天生敏感以及掌握信息渠道的優勢,讓他們在造車浪潮中擁有優勢。同時,當電動化和智能化成爲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時,國家和政府開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擴張,擁有巨大的資本潛力。
D 跨界造車的前景與風險
近兩年,造車新勢力頻頻崛起,特斯拉帶動了一大波新能源汽車熱潮,國內的小鵬、理想、蔚來汽車都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股價大漲,甚至有人把電動汽車比喻成“帶四個輪子的手機”。因此,各家廠商對於跨界造車紛紛欲試。
不過,對於跨界造車,有分析師認爲,造車比手機複雜得多,而且對安全質量要求非常高,不僅回報週期漫長,很有可能燒起錢來更似無底洞,手機廠商造車也意味着將面臨更多挑戰。就在3月29日,新華社發文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虛假宣傳”“虛火過旺”已成爲制約新能源汽車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隱憂,其中包括虛假的產品性能指標、產品故障甩鍋消費者、“紙上造車”“盲目招商”等等。
雷軍在發佈會上表示,動輒百億規模的投資,讓汽車行業充滿了風險,但小米目前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截至2020年底,小米有1080億元現金儲備。憑藉公司萬人的研發團隊以及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加上全球最好的生態業務,小米虧得起。
需要注意的是,在廠商爲造車熱潮興奮的同時,央視等權威媒體對跨界造車發出提醒:“彎道超車”小心“半道翻車。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固然發展迅速,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現。如新能源汽車斷軸、自燃、三電系統缺陷等質量問題被廣泛投訴。另外,產品指標註水、性能浮誇、售後甩鍋等虛假宣傳和霸道銷售很普遍,這些已經逐漸成爲行業向上發展的制約因素。
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跨界造車或許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可能。但同樣也要防止超前,過度透支未來和社會資本,鑽政策空子的畸形發展。
而對於業界關注的華爲是否造車,胡厚崑表示,華爲的定位是作爲一個智能汽車部件的供應商。這樣的定位是因爲華爲所掌握的技術可以在智能汽車的子領域有關鍵產品,包括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動力系統等。“今天這個定位依然是不會改變的,幫助車企造好車,這一點始終是我們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