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臺30年還叫「新」住民嗎?社造會議盼破除族羣命名刻板印象

▲2019年全國社造會議新竹分區論壇共有百人蔘與。(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臺灣社區營造(社造)邁入新階段,近來在全臺舉行12場分區論壇,廣邀民衆參與討論「一起創造自己的家園」,其中北區論壇第2場由新竹在22日接力,有新住民團體表示,「新住民」已經住在臺灣30年,爲什麼還是「新」?期待政府能帶頭思考,破除族羣命名刻板印象

「全國社區營造會議」北區論壇第2場,22日在國立清華大學臺達館舉辦,共有近百位北部地區民衆一起參與,對社區營造議題發表意見,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長李欣耀桃竹地區的許多區公所也一同參與。

新竹市「見域工作室創辦人之一吳君薇及與會的青年們提出,臺灣社會過勞、過度追求經濟成就的情況,造成青壯年忙於拚經濟,而鮮少參與公共事務。然而當青年有意投入社區營造行列時,常面臨培力課程無法相互認證、年度計劃無法連續等困難,建議青年培力可有認證課程與免修的機制分級培力輔導

▲社造會議有不少民衆參與,過程分組討論,一起打造心中渴望的家園。(圖/文化部提供)

另外青年們也分享經驗現場有意投入社區公共事務的夥伴,認爲年輕世代要投入社造,需自己重新去打造社造品牌,重新定位社造在年輕人需要討論的主題,包括在地知識、地方創生等,強調「社造的主要概念,在於凝聚在地意識跟打造在地網絡,這就是一件最潮事情。」

當天也有與會成員提出,許多稱呼「新住民」常意指越南菲律賓印尼東南亞國家,不過新住民團體表示,「已經住在臺灣30年爲什麼還是新?」對於多元族羣的分類與定名,也代表着社會排除與取得資源的限制,期待政府能帶頭思考,破除族羣命名的刻板印象。

2019年全國社區營造會議分區論壇尚有金門花蓮臺東場次,分別於9月24、28與29日舉辦,歡迎民衆踊躍報名參加,若無法現場參與,可透過臉書官網觀看網路直播留言互動,亦可透過「明日社造-2019全國社造會議」官網,參與「公民參與」腦力激盪的提案活動,發表對於社區營造政策及本次社造主題相關的看法,只要有300位以上的民衆附議該提案,將會在11月30日全國社區營造會議進行討論。

詳細會議場次資訊請至「明日社造-2019全國社造會議」活動網站,或臉書專頁「明日社造-2019全國社造會議」查詢。

►「性別平權地圖」打動鄭麗君!文化部宣告「明日社造」全臺啓動

►「即日起,我退出老化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