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雙方都有奴性!打造臺灣品牌,從說不開始...
高明裕
昨晚,認識了一個熱愛公司熱愛職業的年輕業務員,對於臺灣現在的低薪現象,他看到的是從成本及獲利的角度,低薪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已經是增加不起的成本。
▲賣NG鞋救景氣!民衆排隊搶便宜。(圖/東森新聞)從業務的角度,的確會對於成本、利潤、營業額的連動關係很敏感。他也知道利潤低的原因就是品牌問題,一樣的產品得賣天差地遠的價格,因爲不管內外銷,「臺牌貨」就等於「白牌貨」,做得再好還是跟爛貨歸在同一類,但品牌的建立又是最花錢的成本。
所以在這種營業額低落的時機,已經不可能去做品牌的建立,共體時艱變成是既不願意卻不得不的一條路,否則,尚有餘力的公司只能再遷廠,因爲工資從臺灣遷到大陸,又因爲工資再遷回臺灣,還是因爲工資,也不知道能遷往哪去。而那些連遷廠的力氣都沒有的公司,大概只能選擇歇業或倒閉了。其實這話不是第一次聽到,但就我看到的是這一切還是臺灣人的奴性使然。就像有人問勞工爲什麼老闆怎麼壓榨你們都不吭聲?其實,對於客戶過分的要求,臺灣老闆採取的態度也是同樣的不吭聲。都是爲了薪水(營業額)、房貸車貸(投資貸款)、家人的生計(公司的存續)只能一次一次的忍下去。但是,有沒有人想過,老闆(客戶)對你的要求除了不合理以外,是不是會影響到你這個人(公司)的評價?
國泰金預估今年臺灣的GDP只有1.47%,民衆受訪時直說景氣真的好低迷。(圖/東森新聞提供)
曾經有個製程改善的前輩這麼對新人說過,「公司長官都說我執行專案的績效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爲沒十足把握的案子我全都不接。」其實臺灣的勞方跟資方都犯了這一個問題,我們都不敢說不。老闆過分的要求不敢拒絕,所以提高了工作量卻降低了工作品質,對於工作品質不佳的勞工,怎麼會有好的評價?客戶對於你的產品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評價跟要求,爲了應付這些要求所以拋棄了產品最初的設計理念,東改西改最後變成了個四不像(這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客製化)這產品交由客戶再轉給最終使用者,當然就會出現問題多不耐用看起來不順眼之類的負面評價。跟網拍一樣不管花多少錢去包裝公司包裝產品,都承受不起客戶0.1%的負評....而我們一邊抱怨品牌不好經營很花錢,卻又一邊做出品質不良的產品砸自己的品牌。這不就跟今年的 HTC 狀況一樣嗎?況且他還是臺灣獲利最高的公司之一,連這麼優秀的品牌都禁不起瑕疵品的直接打擊,那其他的公司(個人)又怎麼會覺得自己家作幾個瑕疵品會對於商譽無損呢?客戶的要求不是100%都是對的,客戶也是會有白癡,漫天喊價只是基本的爛招,你要是賣過一次破底價他就會想辦法讓你再破一次底,這麼你公司的商品就算一開始想做的是世界精品,也只會變成國民品牌,甚至只會變成白牌。就算你砸下天文數字也去贊助奧運,也沒辦法變成精品。勞工也是,對於自己不擅長的工作不敢說不,只是會把工作搞砸,就算一開始不是你的事,但在你手上搞砸就是你的責任,而且下次再有不相干的事還是會找你做,因爲上回就是你幫的忙,如此循環你只會連帶的把自己份內的工作一起搞砸。調薪,再等等吧。
●作者高明裕,此文原題爲《品牌,從說不開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