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憲/華人奢華、穆斯林莊重──印尼婚禮的趣味觀察

印尼種族多元,存同求異的文化在不同種族與宗教婚禮可以窺看一二。圖爲穆斯林婚禮後賓客新人合影。(圖/李宗憲提供)

一抵達宴會廳現場就聚集了近千人,除了擺放十個VIP專屬圓桌椅子,其他都是自助餐點,所有賓客一律穿着西裝晚禮服一旁則有樂團現場演奏,宛如高級派對。這是華人朋友雅加達五星級飯店所舉行的婚禮。

其實早在車子開進飯店時,就能看到一整排方形祝賀花圈,約綿延了50公尺,停車場也有婚禮賓客專屬位置,而一入場,約有八個婚禮招待,收紅包以及發送拍照及禮物兌換券宴客的過程沒有如臺灣的新人回顧影片,或穿插表演,在簡單的儀式結束後,新人和雙方父母就在臺上,賓客則一一排隊上臺握手祝賀,而這一站,就是將近四個小時

印尼華人通常以經商爲主,掌握國家經濟命脈,比起印尼爪哇人生活較爲富裕,通常華人不會和本地人結婚,找對象還是以華人爲主,所以即使華人移民印尼幾百年了,在印尼還是能看見面孔純正的華人。這樣的現象在外島更爲明顯,老一代的傳統華人,稱本地人爲「番人」,帶歧視、貶低的意味。因此通常不准他們的小孩,也就是年紀落在20至40歲的印尼華人與本地人結婚。

▲印尼華人掌控國家經濟命脈,生活較富裕,通婚對象仍以華人爲主,因此即使華人移民印尼幾百年了,在印尼還是能看見面孔純正的華人。(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不過隨着本地人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經濟能力也逐漸上升,部分較有主見的印尼年輕華人,開始與本地人通婚,和華人同事的言談中也發現,身爲思想較爲開放的年輕人,也不會堅持他們的小孩一定要和華人結婚。

回到婚禮現場,就在與新人握手恭賀後,我們提出要拍照的要求,卻被拒絕了,「因爲賓客人數太多,無法一一合照」。而離開宴會廳後,旁邊則有攝影看板、有專業攝影師拍照,以及贈送一個杯子當婚禮小禮物。

隔了一週,我參加另一場在市郊的婚禮,主角換成一對穆斯林同事。對於印尼穆斯林而言,結婚真的是終身大事,不僅儀式多且隆重,婚後公司通常會給逾兩週的假期去度假。結婚這天,新娘光是化妝就得花3個小時以上,完妝後,頭上會頂着厚重的飾品,身上穿金戴銀。婚禮儀式通常會在結婚當天上午舉行,一般穆斯林婚禮,新人會發表婚禮誓言,在宴客活動上,新郎新娘會跪拜父母,感謝父母養育之恩(這個儀式和臺灣很像),接下來就會坐在臺上接受來賓的見證,通常會場上的主持人會念一段古蘭經,結束後賓客就開始吃東西。

這場婚禮在雅加達市郊,是在一間餐廳裡舉行,賓客們身穿印尼蠟染衣服,現場擺了約20張椅子,也是以自助餐的方式宴客,整個宴客時間大約兩個小時,中間還有丟捧花的儀式,而拿到捧花的是個男生,也上臺大方分享自己想婚的念頭,但他今年才22歲!

才22歲!乍聽之下,臺灣人肯定覺得太早了!但根據印尼當地官方2010年的統計,印尼全國平均結婚年齡爲19.7歲,印尼同事說,在較爲國際化的城市像雅加達,一般男生26歲上下結婚,女生最晚差不多25歲。

也就是說,我這個年紀,也該結婚了。這也難怪,「你結婚了嗎?」是我在印尼常被問的問題。每每我回答「還沒」時,剛認識的印尼朋友,特別是摩托計程車的司機,總會露出懷疑眼神說:「你今年27歲了耶!怎麼還沒結婚?」我心想,都「逃」來印尼了,怎麼還會被逼問結婚了沒!

兩場不同宗教、種族的婚禮,展現印尼多元面貌的一部分,這國家總是強調存同求異,其實就算是穆斯林婚禮,在千島國的各個地區,習俗、傳統也有所不同。連續兩個週末,兩場婚禮,也讓人大開眼界。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宗憲,現居印尼雅加達,任職於印尼電視臺。期待透過文字抹去臺灣人對印尼的偏見,重新認識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臉書粉絲團《小記者在印尼的日常閒話 Zachindo》。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