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宇:中國的高房價正在毀滅年輕人

西班牙世界報如是說:“中國的房價正在毀滅年輕人想象力。本來,大學剛畢業,他們可以吟誦詩歌,可以結伴旅行。但現在,他們必須爲購買住房做準備,像中年人爲了柴米油鹽而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物質的,世故的,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個可以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誰錯了?西班牙還是我們?

房子本來是用來居住的,同時也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投資的功能。然而到此時居然被堂而皇之的冠以奢侈品的名號,可見人們心理扭曲到什麼程度。房子畢竟不是普通商品,然而再不普通它也是面向天下居民的商品。如果脫離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那麼它就是不合理的。

高房價早就脫離了勞苦大衆,成了富人和準富人的賺錢工具中國社科院北京工業大學聯合發佈《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該報告稱,北京在社會建設方面仍面臨高房價等挑戰。2008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戶均可支配收入64285元,以一般家庭每戶住宅面積90平方米計算,2009年11月北京住房的平均價格爲17810元/平方米,需要支付160萬元,相當於一般家庭25年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說北京普通家庭需25年收入才能買套房。顯然,如果能25年買到房已經很不錯了。可見,房價之高。

房價過高,不僅讓開發商變得容易更貪婪,暴利難捨。更讓廣大老百姓心理扭曲,甚至出現變態現象。許多人把房子當做人生終極追求目標。

前不久電視裡播的一個情感節目中,雖然是娛樂圈的事,不過跟房地產同出一轍。從偏遠山村走出來的小姑娘一心想成名,幾乎所有選秀類的節目她都參加,當然說是爲了父母幸福。可偏偏父母不幸福,母親找到了電視臺做的這期節目。小姑娘一心爲家着想,這本來是一個好孩子的表現,可是母親並不買賬。成功路有千萬條,何必單走選秀這條獨木橋?母親擔心女兒爲了成名慌不擇路,可女兒非常堅定和委屈,爲什麼自己想成功就那麼難呢?那麼多人不理解呢?她聲稱自己把持得住,甚至連潛規則都談了,說讓母親放心。可母親哪裡放心得下。雖然女兒可能比較單純,而且也想幹乾淨淨成名,可娛樂圈人心險惡,如果她總是不成名,那麼她必然會備受打擊,就難免會走上心理扭曲之路。這也是母親擔心的。

說好聽點,這位姑娘很執着,說難聽點,就有點心理扭曲了。連曾多次擔任其評委的人都說她最起碼也要有選擇性的參加一些選秀節目。

回到房地產上,高房價同樣是一個很無奈的事。爲了房子首先要通過高房價這一關。可多少人從此也就踏上了不歸路。雖說現實是把房地產與房價等同有點誇張,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房價的畸高的確讓幾乎所有人無暇或不願意顧及房地產的其他方面。中央政府面對苦不堪言的百姓,面對經濟增長的壓力,不得不在經濟增長和民生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因而也始終圍繞着宏觀調控徘徊;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一樣關注房價;專家學者一部分被開發商收買,自然也得跟着開發商高喊房價必漲,另一部分專家學者也是主動或被動的與那些專家們打打口水仗;買了房的擔心房價跌下來,怕自己的房產縮水;沒買房的爲了擁有住房也只能在房價上進行幻想。總之,現在是萬民皆房價的年代。小到幾歲的孩子,大到病牀立遺囑的老者,無不在爲房子房價活着。不管行業是繁榮,還是低迷;也不管是賣房的,還是買房的,有房的,還是沒房的……人們對房價的熱衷,甚至超過了房子本身。

所以,最終目標就是那套房子,可過程有千千萬。想達到目的什麼橋都得搭,也讓社會呈現出五花八門的事情來。規規矩矩與房子無緣,那就另闢蹊徑,乾點別人沒幹過的。

近日,一個90後女孩揚言要在百日內買一套房子。90後女孩最大也只有20歲,按理說多數應該在上學,這個就不說爲什麼了。她也要擠着買房。

蝸居在一間幾平米的出租屋內,坐擁擠不堪的公交車去上班……”90後女孩“瑞利來”(網名)這樣描述自己在深圳的生活。10月份的時候,瑞利來突然辭去了她在廣告公司文員的工作。瑞利來對朋友們說,她決定做一件“讓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10月20日,瑞利來懷着激動的心情,在各大論壇發帖:“我要用100天,實現買車買房的夢想!”

在帖子中,瑞利來對自己的計劃做了簡單的介紹。她所要做的,是用一種新穎而獨特的方式,在商品的供求關係中搭建一座橋樑。而那種“新穎而獨特的方式”,就是藉助微博、論壇等具有較強互動性網絡平臺來實現。瑞利來將這種方式稱爲“網絡直播擺攤”。

網友質疑瑞利來的動機,稱其“創業是假,求包養是真”。還有網友則替瑞利來算了一筆賬:以一間100平米的房子爲例,均價2萬元的深圳房價,總價200萬,首付60萬,再加上一輛10萬的中低檔轎車……如果瑞利來想要實現她在深圳買車買房的夢想,那麼她至少需要70萬,“可是,她能在100天內賺70萬嗎?”

雖然這種質疑很傷人的心,不過也不是沒有道理。通過自己的努力買到房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顯然通過正當手段幾乎很難。其實這個女孩可能也想通過這種行銷手段推銷自己,不管什麼方式能買到房。即使買不到,只當是炒作了自己一把,總之不吃虧。

許多通過各種方式抗議高房價其實也真是被高房價給帶壞了。

另外,還有持有哪怕啃老也要買房的心理的大有人在。

在房價畸高的背景下,該不該“啃老”其實是一個僞命題。或者說,它是一個由畸高房價衍生出來的泡沫話題。如果不是房價如此之高,天下兒女們自然不會“啃老”如此之狠。有老可“啃”,已經夠幸福的了。有報道稱,京城房價已高到讓80後靠“啃老”也難以置業,更曾一度有人想出了千人湊錢抽籤買房的怪招

物質決定意識,畸高房價已經在有意無意間改變了一代人愛情觀婚姻觀、倫理親情觀,影響着社會的公序良俗。這種無處不在的影響力,說明畸高房價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已經成爲不能承受之重。

事實告訴我們,許多人被高房價變得靈魂扭曲、價值觀跑偏。過去恐怕誰也沒有想象到,N年後某些城裡人爲了買套小產權房寧願當農民,某些人爲了買房竟然要放棄自己“尊貴”的身份,想當一個低收入者。面對婚姻,沒車可以,沒房不行。沒有房子,就沒有妻子,也就沒有孩子。房價高攀的時代,住房從工具變成了目的,成爲人們的理想和奮鬥目標,人們的生活不再輕鬆,笑容被憂愁驅趕。人們除了住房還有什麼?

高房價不僅在改變或者扭曲普通市民的心理,而且它正發揮着自己的傳導作用,往社會的內裡滲透,甚至改變了社會精英的心理,這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多少高官因房子落馬?多少普通百姓因房子鬧上法庭?多少婚姻和愛情因房子而崩潰?這些都是因爲人們因高房價而把自己的價值觀扭曲跑偏造成的。而這種種現象也將會傳遞給下一代青少年,讓他們從小接受這種畸形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