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疫情下的中國銀行業將迎來分化

疫情下沒人能置身事外,銀行也是。年初至今因疫情造成的供給和需求衝擊已對中國餐飲旅遊製造業等造成負面影響,雖然中國的疫情看似暫時受控,官方也一直鼓勵人們回到工作崗位,但人們對於疫情是否捲土重來,及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將遏止消費與投資,經濟要回到原本軌道仍需耐心。

銀行雖未直接受疫情影響,但隨着不良貸款上升,資產品質將惡化

。雖然根據第一季財報大陸六大

國有銀行與大部分中小銀行淨利潤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爲正增長,但根據2月份標準普爾(S&P Global Ratings)對中國不良貸款估算,如果經濟停擺持續較久,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可能會攀升至6%以上,比2019年增加兩倍。

同時,不良貸款的總額可能會高達人民幣(下同)5.6兆元,該數字意謂銀行可能收不回的貸款金額,而2019年官方此一句數僅爲2.1兆元。另外,撥備覆蓋率(即貸款損失準備與不良貸款的比值)有可能從188%下降至55%,最終恐耗盡整個行業監管要求的資本儲備

此外,根據中國銀保監會2019年的壓力測試結果,在當初預設極端情境下GDP增長率4.15%,30家中大型銀行中有17家沒有通過壓力測試,這意謂着這些銀行在覈心一級資本適足率、一級資本適足率和總資本適足率無法高於7.5%、8.5%和10.5%的國際標準,以上的術語可以類比成在政府設定的極端狀況下,某些銀行將會傷及老本

目前的增長率受疫情拖累,極有可能達到銀保監會壓力測試中的嚴重情境。難怪在中國政府百般勸導下,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力度仍杯水車薪:自己資產品質都可能大幅下降了,哪敢借錢給中小企業?

對此,中國政府可鼓勵銀行發行永續債或增資以補充資本。目前已有包含徽商銀行、台州銀行和瀘州銀行等體質較弱的銀行獲准發行永續債,寧波銀行也於近日獲准發行二級資本債券

這樣的舉措等於是幫銀行補充老本,若該趨勢持續,將有效緩解中小型銀行的資產惡化壓力,壓力緩解後才能繼續貸款給中小企業。否則再多的政府喊話,銀行只敢貸款給國企或大型企業,資金無法流入真正需要、也是創造最多就業的中小企業。

我們雖然看到中國政府的政策往好的方向走,但這並非一蹴可幾,部分東北西北西南省分國有企業、城投平臺與本地銀行的關係千絲萬縷,投向這類企業的影子信貸承兌匯票背後都有當地銀行的身影。但這類型企業往往業務可持續性存疑,地方政府財政也偏弱,一旦這類企業現金流吃緊,容易危及當地銀行的資產品質,因此銀行基本面也呈現地域上的分化

此外,由於中國仍是以銀行融資爲主的市場,中小企業在銀行融資上又有很強的地域性,若該地區銀行體質弱,企業透過銀行再融資的不確定性較高,因此選券時仍建議避開欠發達地區的企業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