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特斯IPO:靠「價值」卷出來的復興路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2月23日報道

2月23日,車圈龍年第一IPO誕生,豪華品牌路特斯科技順利敲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OT——歷經半生波折,路特斯的終於迎來複興道路上最燃的一把火。

作爲一個擁有75年深厚歷史的品牌,一位爲馭風而生的賽道王者,路特斯曾不止一次站在歷史轉折點上,但或許是命運使然,在幾十年的歲月裡,路特斯無奈反覆易主、顛沛流離,直到從傳奇變成傳奇故事,從“蓮花”變爲“路特斯”。

2017年,路特斯被吉利收購,從此踏上了“復興路”。去年,路特斯先後拿到1.2億和7.5億美元融資,今年年初路特斯再次不負衆望,迎來資本市場的青睞。此刻,路特斯的“十年品牌復興計劃”已完成了三分之二。

暫且不聊路特斯上市的細節,我們更想知道在百家爭鳴、極度內卷的大環境中,路特斯究竟是怎麼做到快速發展、逆勢翻盤的?

路特斯也在“卷”,雖然卷的不是價格,也不是配置。

“卷價格沒有太大意義,”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峰不久前表示,“降價雖然能增量,但是真正高端的品牌並不會選擇這樣做。”

雖然共同面臨着轉型、升級和競爭,但路特斯必須要與新勢力或傳統主機廠選擇不同的道路。

這是由路特斯的品牌高度天然決定的。

今年75歲的路特斯是毫無疑問的真·高端品牌,它代表着不容置疑的英倫貴族風範、只專注賽車跑車、旗下車型售價從百萬到千萬級不等......無論品牌歷史積澱、產品等級還是消費人羣,都決定了路特斯不會也不能參與到這場拼價格的戰鬥中。

“有些品牌在卷配置,卷里程,卷價格,原因是它的產品或者品牌沒有稀缺性,”路特斯中國總裁毛京波尖銳地指出“卷”的本質。

那路特斯的稀缺性是什麼?

答案是:技術和底蘊。

從誕生起,路特斯一直都是賽道王者,憑藉獨家空氣動力學秘技馳騁國際各大賽事,並一直延續至今。路特斯發佈的最新純電超跑轎車Emeya「繁花」就以1分35秒728再度刷新浙江國際賽車場量產電動車最快圈速。

換句話說,人們選擇路特斯,爲的就是那份瀟灑和自由。

馮擎峰深知失去了“駕控”,路特斯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因此,他將路特斯全新的品牌s主張定位爲:“For the Drivers”(一切爲了駕馭者)。

自此,爲了駕馭者的內卷模式:卷價值,正成爲路特斯復興路上的新引擎。

駕控技術是路特斯的看家本領,也是其標誌性價值。對於最鮮明的品牌標籤,無論在哪個時代都理應不斷強化。

回到故事的最初,正式對駕控的追求,才促成了路特斯的誕生。

1948年,路特斯創始人柯林·查普曼,憑藉無限的好奇和對跑車的熱愛,與妻子海瑟爾·威廉姆斯一起改裝打造出第一臺Mark I,並在賽道上大放異彩。

自此,路特斯奠定了“駕控”的基因。爲了更好的賽道表現,路特斯真正成長爲一個品牌,在這期間,路特斯開始嘗試應用首次整車一體化壓鑄、首款可調節的定風尾翼、配備中置發動機、裝載噴氣飛機渦輪發動機......輕量化和空氣動力學逐漸成爲路特斯的標籤和基因。

在電動化時代,雖然加速快已經成爲電車普遍的優勢,但在路特斯看來,“加速”並不等於“駕控”,真正的駕控體驗是有靈魂的。因此,在“馬力即正義”的時代,路特斯另闢蹊徑,一心鑽研空氣動力學和輕量化。

以Emeya繁花爲例,這款車搭載了行業最多的空氣動力學套件——超跑轎車“馭風套件”,包括主動進氣格柵、主動氣壩、主動後擴散器、主動懸浮式雙層尾翼,讓Emeya在0.21的整車風阻係數與150kg淨下壓力間靈活切換。可摺疊式的激光雷達和流媒體後視鏡,可最大限度減少風阻。

另外,豪華的定位也賦予了路特斯領先的創新和創造力。資料顯示,路特斯是豪華品牌中爲數不多用上800V的企業,也是業內首個搭載後視雷達、首個被工信部批准搭載電子後視鏡的車企。

“第一、唯一、最佳”也是路特斯定義產品的不變法則。路特斯對配置的“壕”不吝嗇是出了名的。不僅配置高,還不用選配。“包括像6D 智能底盤、4顆激光雷達、34顆智能傳感器、首發流媒體外後視鏡、超感6D 聲場等,”馮擎峰介紹。

換句話說,路特斯不是不卷配置,而是沒必要卷。“有錢任性”往往意味着更多的頂級資源匹配和高精尖技術選擇。

如今,智能駕駛在馮擎峰眼中也是一個絕佳機會。“其實我認爲智能駕駛與我們所講的“For the Drivers”不矛盾,”他說。

智能化讓路特斯的上限閾值進一步提高。6D智能底盤對車身控制更精細、穩妥,可以實時進行車身6個維度的融合控制,精準聯動控制包括懸架、空氣動力學套件、制動系統在內的多個組件的介入狀態,讓操控更靈活,彎道表現更極致。

“如果沒有智能化的底盤,要想實現這麼好的操控,純靠機械是實現不了的。正是因爲有了智能化,纔有我們的6D 智能底盤,讓我們車的極限在往上升。”

2018年,路特斯發佈Vision80十年品牌復興計劃和“3+3”產品戰略,正式向電動化、智能化全面轉型,成爲了全球傳統燃油跑車品牌中的先行者。

在這個過程中,吉利的體系支持和路特斯自身的體系基礎,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路特斯被吉利納入麾下的時候,也是輿論極爲苛刻的時候。但這不妨礙吉利對於路特斯的資金支持是充滿誠意的:

高達263億的前期資金規劃,包括80億的工廠建設費用,120億的產品和技術研發費用和63億的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建設費用。

隨後,吉利的智能化技術和供應鏈優勢再次發揮作用,與路特斯的輕量化和空氣動力學技術基礎形成互補,讓路特斯在電動化時代能夠跟上潮流,並更好地凸顯特色。

在此基礎上,路特斯與生俱來的全球化優勢進一步讓其完善了全球研發、營銷和渠道佈局的建設——即以“中英雙引擎”爲核心的全球佈局。路特斯整合了全球頂尖技術和優勢資源,依託武漢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全球智能工廠及路特斯科技研究院實力,全面整合德國法蘭克福創新中心、英國考文垂創意中心和英國海瑟爾跑車工廠等全球資源打造產品。

簡單來說就是德國團隊專攻創新技術研究,英國團隊着眼於跑車的研發和生產,中國團隊聚焦生活用車的研發和生產。

全球化隊伍、國際化視野,路特斯重新構建起面向未來的框架。

如果說以上都是可量化的體系力,那麼在不可量化的品牌戰略體系層面,路特斯同樣也從吉利得到了寶貴而重要的自我傳承和獨立發展空間。有業內人士指出,吉利對路特斯的基因給予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昇華,深深感染了路特斯家族。

這份尊重和支持也讓路特斯擺脫了被邊緣化的可能,讓馮擎峰極其全球化團隊能夠在拼速度、博流量的當下,有機會爲路特斯的復興之路爭取長達十年的修復、籌備和發展的時間,而不是在短期內就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並難逃湮滅的命運。

無論是技術價值的塑造,還是體系價值的加持,最終目的都是爲了實現路特斯的品牌價值。

在路特斯看來,百萬級電動車的價值依然是存在的,只是看我們如何挖掘。

馮擎峰把中國汽車工業分爲三個階段。學會造車是1.0時代,能夠造好車、造高性價比的車,是2.0時代。當下,則“應該到3.0時代探索一下”。而這個3.0時代,就是要打造車文化,塑造靈魂。

如何銳化路特斯的品牌力?爲用戶創造慾望,打造真正的路特斯生活方式。

路特斯的感染力離不開每一款車型的獨到風格。Emira吸引着馭風者,他們對駕駛體驗和汽車性能有着高度追求。Eletre 的用戶既有凌厲的一面,也有鬆弛的一面,是有着獨立見解和個性品味的人。而Emeya 極具性能之美、設計之美,它的用戶更加感性,也更加多元。

對於認可路特斯的人們來說,路特斯並不是彰顯身份的工具,而是情感的寄託。

爲了觸達更多人羣,路特斯也在逐漸探索破圈的可能性。Emeya從用戶身上看見了藝術的可能性,並聯合藝術家讓更多人瞭解路特斯。毛京波透露,未來還將持續深耕藝術、音樂、設計等跨界領域。

“只有通過在「更藝術化的場景」中講「更有趣的故事」,才能點燃他們心中的激情,”馮擎峰說。這並不難理解,畢竟要談豪華品牌,就不能只談價格和配置。而奢侈圈的一大需求就是精神的、藝術的。

在此之外,路特斯還致力於用自行車,即兩輪超跑打造“4+2=∞”的新生活方式,影響並渴望引領同行的始終是那些與路特斯同頻的人。

“我們這不可能打動所有人,但只要有一部分人,因爲熱愛,因爲喜歡駕駛,因爲喜歡操控,所以選擇品牌,我們是爲那些人服務的,”馮擎峰說。

路特斯模式能否生效?資本市場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從用戶市場來看,路特斯取得的成績是直觀且可觀的。

據馮擎峰介紹,路特斯在歐洲的銷售網絡已覆蓋12個歐洲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的零售網絡已突破206家。

路特斯的交付體系也逐漸完善。2023年10月份之前所有的訂單都在持續而穩定的交付當中。毛京波透露,今後 Eletre 訂單的交付週期在5-8月,Emira 2.0T訂單交車週期預計爲6-8個月。Emira今年累計生產量較2022年同比增長381%。兩臺車全球訂單增至約1.7萬臺。在路特斯英國海瑟爾工廠,今年Emira的產量可能會達到4000臺以上,達到近十年的巔峰。

復興談何不易,在變革時代尤甚。所幸路特斯的十年計劃正一步步成爲事實。正如馮擎峰所說。“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我認爲我們還是要走這條難但是正確的道路。”

時代在向前,路特斯仍舊期盼新生。如今,在全球電氣化的趨勢下,路特斯再一次站在歷史拐點。

但對於路特斯來說,這並非形勢所迫,也不是絕境逢生。

這是屬於路特斯的又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