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d計劃借殼上市,第二個特斯拉要來了?

當地時間2月22日,有特斯拉第二、美版小鵬之稱的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Lucid宣佈,將通過與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合併進行上市後者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預計交易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完成,屆時Lucid將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Lucid在當日的聲明中表示,合併後公司的估值爲240億美元,並將給Lucid帶來44億美元資金,從而用於該公司的市場擴張和亞利桑那州工廠建設。Lucid計劃今年下半年在北美生產和交付其首款豪華轎車Lucid Air,並有意效仿特斯拉在華建廠

官方估值240億美元

近一段時期,特斯拉股價的暴漲,令資本市場“蠢蠢欲動”,紛紛開始尋找“下一個特斯拉”。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與一家SPAC公司合併來實現借殼上市,成爲很多初創公司眼前的一條“捷徑”,Lucid就是其中之一。

Lucid與Churchill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預計雙方合併後的交易股權價值約爲117.5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Churchill的21億美元現金和PIPE投資的25億美元,後者是按照每股15美元來定價,而這一價格意味着公司估值將達到240億美元。

據瞭解,PIPE投資是私募基金、共同基金或者其他的合格投資者以市場價格的一定折價率購買上市公司股份以擴大公司資本的一種投資方式。此次的25億美元投資方來自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貝萊德、富達等機構。這也是繼2018年向Lucid注資10億美元之後,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再次投資Lucid。

去年6月,被稱爲卡車界特斯拉的氫燃料重卡製造商Nikola以120億美元的估值在美國納斯達克完成上市,並募得資金7億美元。一旦Lucid成功上市,則意味着其上市時的估值和募集資金都將超過Nikola。

另外,雖然Lucid按照每股15美元計算,預計自家估值240億美元,但市場對此反應積極。早在Lucid宣佈合併交易的數日前,資本市場已聞到風聲,Churchill股價出現大漲。協議簽訂後次日,投資者對其估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鑑於賈躍亭曾以個人名義向Lucid出資,並一度成爲Lucid最大股東,有媒體調侃,如果賈躍亭沒有在之後賣出Lucid股份,一旦Lucid上市,賈躍亭還真有可能回國

?“沿襲”特斯拉路數

爲何Lucid估值如此之高?有無泡沫暫且不說,至少證明資本市場認可了Lucid作爲特斯拉對手的實力,且其本身也與特斯拉頗有淵源

Lucid由特斯拉前副總裁兼董事謝家鵬和甲骨文高管溫世銘兩位華人於2007年創建,謝家鵬曾是特斯拉創始董事之一,主要負責特斯拉的電池系統研發工作。公司最初名爲Atieva,全稱意爲:電動汽車應用領域的先進技術,定位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繫統提供商。2014年賈躍亭和樂視曾對Atieva注資,北汽也曾參與其中。數年之後,北汽退出,相關股份轉給賈躍亭,而後因法拉第未來陷入資金危機,賈躍亭變賣了相關股份應急。2016年公司更名爲Lucid,開始在整車領域與特斯拉展開正面交鋒

Lucid高管曾多次表示,自家的直接競爭對手並不是特斯拉,而是奧迪寶馬豪華車製造商。不過,Lucid與特斯拉有頗多相似之處,總部也設在美國加州,且距離特斯拉總部不遠。

Lucid於2016年發佈了第一款量產原型車,之後命名爲Lucid Air。目前,Lucid的工廠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初步目標是年產能3.4萬輛,並希望到2023年將年產能提升至8.5萬輛。此外,據彭博社報道,Lucid首席執行官皮特·羅林森表示,未來也會考慮在中國建廠。這顯然是看到了特斯拉在中國建廠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Lucid許多工程師都來自特斯拉,就連首席執行官羅林森也是其從特斯拉挖過來的,此前他曾是Model S車型的首席工程師。此外,2018年沙特公共投資基金選擇投資對象時,曾在Lucid和特斯拉之間猶豫過,但最終給了Lucid,可見其實力不容小覷。

如今,許多電動汽車製造商都在嘗試挑戰特斯拉的地位,Lucid是其中之一,且其擁有多個財力雄厚的投資方。產品方面,Lucid的定位和特斯拉較爲相似,都是豪華電動汽車。該公司稱,Lucid Air的能效較特斯拉 Model S高出 17%,強大的電池系統使得其續航里程達到517公里,且也擁有名爲Dream drive的輔助駕駛系統。

除了Lucid Air外,該公司還計劃推出純電SUV車型Gravity。2月23日,羅林森還表示,公司計劃在2024或2025年推出一款更便宜更小的轎車對標Model 3。與特斯拉走同一條路子的Lucid,在借殼上市後,有了足夠的資金支持,發力將會更猛。特斯拉,準備好接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