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便便的「麝香貓咖啡」 屏科大研發讓人人都敢喝

▲屏科大研究團隊研發出麝香咖啡。(圖/屏科大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下同)

記者胡琪俐臺北報導

屏東科技大學教授謝寶全帶領研究團隊,從麝香貓的消化系統取出乳酸桿菌等16種菌種,並利用生物科技模擬消化系統,成功研發出「麝香貓咖啡」,目前還申請了專利。謝寶全說,有別於野生麝香貓咖啡的肉味焦糖味,「團隊研發出的具有杏仁牛奶巧克力味道,而且咖啡因比一般咖啡少了一半以上。」

謝寶全表示,會着手於麝香貓咖啡的研究,靈感來自於星巴克、7-11在臺灣創造的咖啡商機,還有臺東果子狸咖啡,以及泰國大象咖啡,「看看能不能用科學方式,開發出真正的麝香貓咖啡。」

謝寶全率領食品科學系應用微生物室團隊,從麝香貓腸胃道136種菌株中,分離出16種具有特殊香氣的菌株,並找來精選印尼咖啡豆,放置於模擬麝香貓腸胃道的環境中,透過發酵技術研發出「科技」麝香貓咖啡。

野生麝香貓咖啡因貨源稀少、價格昂貴,國人要品嚐不容易,而且多數人對於的衛生品質尚有一些疑慮,不敢輕易嘗試。謝寶全說,「便便咖啡其實不衛生,所以纔會烘焙的比較焦,很多臺灣人比較無法接受這樣的口味。」自己當初要研究時,還特地飛去國外找貓大便,太黑、太稀、太乾的都不行,「黃色的便便最剛好」。

目前,科技麝香貓咖啡1周只生產50到100公斤,在屏科大福利社販賣,1磅新臺幣4000元,相較於野生麝香貓咖啡便宜了一半以上。謝寶全表示,「以後如果有機會,當然不排除讓產品學校以外的地方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