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藍多"會議紀要門"背後 兒童奶酪棒市場競爭加劇

被稱爲“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藍多將臨更多乳企的挑戰。

近期一份網傳會議紀要的出現,稱妙可藍多4、5月份銷售不及預期,讓剛剛股價創下新高的妙可藍多股價大跌,雖然妙可藍多隨後闢謠稱這一紀要爲員工“個人行爲”,並公佈了最新的投資者會議紀要,以提振市場信心,但在這一事件背後,可以看到“低門檻”的國內兒童奶酪棒市場增長正在變得困難。

根據這份會議紀要的內容,稱妙可藍多4月份的銷售有所放緩,增速低於1-3月份,並稱5月份的銷售也未達預期。

該會議紀要提及一方面在4月份妙可藍多采取了一次淨網行動,砍掉了近4000家竄貨銷售的網店,雖然起到了淨化市場的作用,但也打擊了電商銷售;另一方面指KA店單店產出不到位有關部分成熟市場如河南、山東的增長也未達預期,這與市場競爭的加劇有關。該受訪者表示,目前市場競品的增長數量遠遠大於奶酪滲透率的增長,而且新入品牌在促銷上動作較大,對成熟一些的品牌形成了破壞和蠶食

5月28日,妙可藍多公告稱,該會議紀要爲妙可藍多某區域經理自述,將其個人理解的公司情況透露於第三方,並表示公司未發佈或傳播相關銷售收入數據或預測數據。

雖然妙可藍多否認了網傳會議紀要並非官方發佈,屬於“個人行爲”,但並未指該受訪者所述內容不實,而截至記者發稿時,妙可藍多多位負責人未對這一問題進行回覆。

在5月30日的分析師會紀要中,妙可藍多總經理任鬆表示,奶酪棒核心單品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指5月份奶酪棒依然是零存庫六月份供應依然短缺。但在之後的問題回覆中,妙可藍多方面也證實淨網行動對短期銷售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並未透露具體的影響程度。

受此影響,5月31日,妙可藍多股價有所回升,截至記者發稿時,妙可藍多股價69.84元,上漲4.25%。

妙可藍多前身爲廣澤股份,從2017年轉型進軍奶酪零售市場,2018年推出兒童奶酪棒產品,此後收入快速增長。2020年,妙可藍多實現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63.2%,其中奶酪業務實現收入20.7億元,核心產品即食類奶酪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165.8%。根據歐睿諮詢數據,2019年,妙可藍多市場佔有率爲4.8%,排名第五,2020年則以19.8%的市佔率上升至第二。

在業內看來,妙可藍多業績的高速增長與其高舉高打的方式有關。一方面,其在營銷和市場費用上投入巨大,2020年妙可藍多銷售費用爲7.1億元,同比增長97.75%,約佔營收的四分之一,其中廣告促銷費爲5.6億元,佔到銷售費用的78.9%。

另一方面,妙可藍多抓住了奶酪消費渠道下沉的機會,由於兒童奶酪棒在前幾年並不是熱門品類,渠道滲透率並不高,而且市場領先的“百吉福”多集中於1-2線市場。因此妙可藍多在渠道下沉中迅速壯大了體量

公告顯示,2020年妙可藍多不斷開發便利店母嬰店、烘焙店等下沉渠道。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經銷商2626家,較2019年增長11.8%,銷售網絡覆蓋約29.1萬個零售終端,覆蓋全國90%以上地級市以及70%以上縣級市。而2017年到2019年,妙可藍多的銷售網點爲1.3萬個、5.2萬個和13.1萬個。

值得注意的是,妙可藍多下一步或面臨更加殘酷的市場競爭。

隨着兒童奶酪棒市場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乳企正在進入其中,本土品牌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等,以及外資品牌恆天然、荷蘭皇家菲仕蘭等知名乳企也已入局其中,同時也包括了妙飛食品企業

有乳企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兒童奶酪棒屬於再製乾酪,主要成分是20%到30%的乾酪,再加入奶粉、糖、卡拉膠等,渠道也與乳企的低溫產品相同,並不是一個“高門檻”的產品。

第一財經記者在北京部分超市看到,兒童奶酪棒櫃檯陳列明顯擴容,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品牌多以當下熱門的卡通IP作爲形象代言,而且價格戰已經暗地開打,部分產品定價甚至低於其他品牌的促銷價格。據現場工作人員透露,兒童奶酪棒銷售主要集中於少數幾個大品牌,但有促銷活動的品牌會賣的更好。

妙可藍多方面在分析師會上表示,對於競爭加劇的情況,會通過品牌佔位消費者心智的方式,形成有效護城河,此外,隨着產能逐步釋放,規模化的生產也會提高行業壁壘,增強競爭優勢。

不過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今年開始,國內奶酪市場競爭在快速加劇,正在步其他乳製品後塵。一方面兒童奶酪產品技術難度不高容易仿製,因此進入市場的新品牌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區域乳企和區域食品企業;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乳企意識到奶酪品類的增長機會,包括百吉福在內,都開始向3-4線市場下沉,市場面臨階段性供應飽和的問題。

此外,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同,國內的奶酪消費也還需要時間培育,根據近期公佈的2021年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國內2020年人均乳製品消費爲260毫升/天,其中奶酪攝入量僅爲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