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番茄小知識!怎樣的大小、色澤最受喜愛?

番茄。(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華少甫臺北報導

番茄果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抗氧化力強之茄紅素,是一種具營養價值高之蔬果,現今主要以蔬菜食用,一般分爲觀賞番茄、加工番茄、鮮食番茄等,而以食用性分類又分爲煮食性番茄、水果番茄、果汁番茄,利用性廣泛,

▲番茄。(圖/農委會提供)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表示,希望民衆可多多認識番茄及食用對健康的好處!指番茄爲茄科(Solanaceae)番茄屬(Lycopersicum)植物,原生於南美安地山脈秘魯、厄瓜多爾等地,爲一年生植物,在適當的環境下,可爲多年生之植物,可持續生長開花結果

番茄種子播種後約20~30天后可栽培定植,隨着植株之生長,可進行整枝,利用整枝使枝條葉片及開花結果能達適度的營養供需,通常植株的生長形態分爲停心型、半停心型及非停心型種類,即停心型約長出6~7花序頂芽即停心;而非停心型則生長勢旺,爲無限生長型;半停心型則爲7~15個花序後,頂芽則自動停心,因此常以此生長形態,評估產量的多寡。

▲番茄。(圖/農委會提供)

而番茄定植後約50~90天爲採收期,番茄果實依大小,可分爲小果中果大果;小果番茄果粒小、品質風味優、彩色及可成串採收等特性,因此深受民衆喜愛;而中大果番茄則以牛番茄、一點紅或(粉)紅大果品種市場接受度高,可做爲鮮食煮食。因此多種形態之番茄果實,可讓民衆多元選擇利用。

種苗場指出,夏季番茄不易種植豐產常因環境高溫潮溼導致罹患病毒病及細菌病害,常造成產量減少,種苗費用提高等問題。夏季的高溫也常造成番茄茄紅素轉色不佳、果實着色度不良,因此如增加抗病、耐熱品種之供應,則可增加農民栽種品種之選擇。而近幾年市場成串番茄採收的需求,也引進串收番茄品種,進行可耐臺灣氣候環境栽培生產之選育,希望能有更優質熟度一致、果色均勻的番茄品種,供應市場,提高番茄精緻果實單價,增加農民種植番茄之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