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鄭成功大業18載 讓臺灣成爲海洋國家
▲鄭成功建設臺灣,促進臺灣與日本、東南亞之間的貿易,讓臺灣真正成爲一個海洋國家。(圖/翻攝自Facebook/世界鄭氏宗親總會)
歷史是一面鏡子,當然會發生不同角度的視野與評價。每年4月30日是鄭成功誕辰紀念日。鄭成功建設臺灣,促進臺灣與日本、東南亞之間的貿易,讓臺灣真正成爲一個海洋國家,而臺灣話常說「南北貨」,指的就是鄭氏王朝南北往來流通的貨物,從海洋角度思考,就可瞭解鄭成功的重要性。
臺灣孤懸臺海萬千年,直至1624年荷蘭進佔方打破原始社會型態與國際碰撞,其後西班牙、明鄭、滿清、日本、國民政府相繼輪替而治;就現代國際政治學來說,這些都未經當地住民同意或公決,全屬外來政權。這些殖民或外來政權對臺灣功過,至今史家仍未有一致性定論,但整體歷史面貌大致已有清晰的架構。
民間方面,特別是臺南地區就鄭成功對臺灣的作爲較有正面評價,除了血脈情感,也是因鄭成功的諸多建設、治政和歷史軌跡讓人有感,因而至今仍維續鄭成功誕辰紀念日舉行祭拜傳統,以示尊崇。不可否認,400年來臺灣的歷史皆是由「意外」導致的殖民或外來政權所主宰,這是由不得臺灣的宿命。
以鄭成功而言,生前被明永曆帝封爲延平郡王,清康熙帝則楹聯:「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一改清初官方卻將其視爲叛國與海賊定義,肯定他的忠誠和勇氣,清末則定位爲「忠義典範」。
事實上鄭成功非清朝官軍,自無叛國可言;而大航海時代,舉世皆在冒險、拓荒及進行國際貿易,因無建立國際文明秩序,只講究利益交換與實力,若要論是非,當時活躍在全球海域的強權,爲求生存發展,多有海盜行徑。
由於鄭成功母親爲日本人,其又出生長大於日本,所以日本殖民當局對鄭成功也是尊崇有加,除了在學校教唱「鄭成功之歌」,並整修延平郡王祠及改名「開山神社」;國府來臺後再改回「延平郡王祠」,同時將原日式與福州式交融之建築拆除,重建爲宮殿式並於入口牌樓加設國徽,以示中華正統。
歷朝各代將鄭成功奉爲「民族英雄」,固然有其政治意涵,但鄭成功最大貢獻則是逐退荷蘭人後,帶領2萬5千官兵來臺屯墾,除了讓臺灣的住民結構、文化層次、宗教信仰、農工技藝及經濟活動等更爲多元、豐富與進步,同時產糧自給。
特別是,隨着農地開發,鄭成功時代確立了土地制度、戶籍整理;爲厚實「反清復明」基礎,鄭氏王朝並籌設行政機構與制度,積極進行住民教育以養成人材,推廣海外貿易以確保財源。此外,在臺灣建立府縣政權後,實行法治,勵精圖治,使當時社會面貌爲之一新,爲臺灣開啓歷史新頁。
其次則是打開與國際接軌的大門,讓臺灣從原始耕獵型態躍爲海洋國家,邁入近代歷史的洪流脈動裡,並打通閩南沿海居民與南洋地區貿易及移民的管道,一改明朝海禁鎖國的時代。
鄭成功20歲出道,39歲逝世,治臺時間雖不長,但卻爲臺灣農業、文化、宗教、地政、教育、法治、經濟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尤其 他「敢向東南爭半壁」之「一隅抗志」的忠誠精神與堅強意志,在當今敵我模糊,是非不分的臺灣,還真值得國人省思。
●作者陶朱太史,文史工作者。此文爲讀者投稿。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