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年代商業模式創新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

2020將盡,連綿陰雨沖淡了歲末的歡愉感,在新冠疫情籠罩下,大多數人戒慎恐懼的過了這一年。疫情下的種種隔離措施,切斷了既有與顧客的接觸型態,諸多服務業的商業模式被迫改變;再加上中美貿易大戰影響,使得很多製造業的既有供應鏈產生改變。這是一個規則破碎的年代,疫情和政治操作將熟知的市場運作方式切割、打碎,企業在徬徨中迎接下一年。

在這樣的情境下,企業需要更具開創性年度策略,年度策略規劃需要正確的方向、明確的目標與適宜作法,同時在組織中形成共識。尤其是商業模式將成明年策略規劃的核心,透過差異化拉開與競爭距離,可模仿性高者易淪爲紅海競爭。

談到商業模式創新,「羊毛出在狗身上,豬埋單」的商業模式曾經風行一時,此模式主要是透過改變既有市場中的消費規則,及改變種種資源組合,來創新商業模式。例如肯驛國際的「好酷Howcool」信用卡服務整合平臺、宜睿智慧的「Ticket Xpress 即享券」企業贈禮平臺,以及我們所熟悉的You Bike共享單車,都是該模式的成功運作案例

分析這些商業模式的成功要素,發現過去很多服務都需要「中間代理商」來達成,例如前述案例中:Howcool平臺就降低了信用卡使用者紅利需求與紅利服務提供者落差,節省銀行的中介成本;You Bike更是降低單車使用需求和單車提供者落差,直接改變了單車的擁有模式。

這些成功者,無外乎都在消費者與服務提供者間創造了「更佳的聯結(Better Linking)」;未來的商業模式創新,關鍵點也在於消費者價值與服務提供者間的更佳聯結與更好的服務提供模式。

這些商業模式得以推動的另一個關鍵,就是發起者建構了一個提供服務的新生態系,讓所有參與者都能互利共生。未來各產業將打破藩籬,以生態系的方式進行合作,而商業模式思考,也應該以生態系的觀點展開,一改單一企業的獲利視角,將眼光放大到更寬廣的經營環境中,方能看見更多元的資源配置可能性,進而爲商業模式創新,找到最佳路徑

未來的商業模式,不管是B2B、B2C還是C2M,都應該從消費者的價值挖掘出發,善用新科技來收集與整合消費資訊,才能從數位營運角度,重新打造一個生態系來聯結消費者需求和服務,也就是數位聯結的能力程度,將成爲是否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