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求職遭遇“雁過拔毛”!揭秘那些高薪背後的陷阱
今年21歲的王宇(化名)壓根兒沒想到,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竟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6月1日下午,王宇在BOSS直聘上看到物流公司招聘物流專員,工作內容主要是做物流跟單、配送,要求長期出差,底薪爲短途6000元、長途8000元,加上每天100-200元的補貼,月薪能到1萬元左右。
王宇投了簡歷,一個微信名爲“人事部黃主管”的人跟他聯繫,介紹了工資待遇和工作流程要求。對方還告訴他,公司本部在鄭州,要去鄭州面試。雖然路途遙遠,他還是被高薪吸引了。
讓王宇沒想到的是,這份號稱月薪萬元的工作竟是在電子廠生產線當普通小時工,賠了長途路費和入職押金不說,起早貪黑幹了一個月,他只拿到830元工資。
今年6月,蘇州吳江警方查獲了這起以虛假招工爲名,誘騙應聘者長途參加面試並騙取錢財的犯罪團伙,涉及受害人134名,涉案金額40萬餘元。
高薪背後的陷阱
6月,吳江警方在辦理某網站涉嫌非法利用網絡信息案時,發現一名叫“單鵬飛”的男子曾購買過該網站的相關軟件製作假證,該男子就職的“國開企服有限公司”以招聘中介爲業務,警方研判該公司可能存在利用假證詐騙的嫌疑。
6月23日,當民警趕到該公司辦公地點時看到,80平方米的工作室被分隔成密密麻麻的格子間,20餘名嫌疑人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地操作着。
警方發現,該公司通過製作假證等手段獲取招聘平臺賬號,由業務員發佈虛假招工信息,利用話術誘導應聘者至鄭州面試,面試時以交工本費的名義,騙取應聘者錢財。
嫌疑人單某飛介紹,今年3月,一直無業的他在朋友介紹下,進入國開企服公司,因有人力資源相關工作經驗,他擔任經理,負責整個公司業務員的日常考勤和制度管理。
單某飛購買軟件製作假營業執照,註冊58同城、趕集網、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知名招聘類網站賬號,並根據老闆給的模板發佈招聘信息,主要是物流專員、叉車工、電工等職位。
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提供這類崗位的能力。帖子上寫的一個月工作20天能拿到1萬元左右的工資也是虛假的,目的是爲了吸引求職者應聘。求職者投遞簡歷後,網站就會自動將簡歷發送到公司郵箱。公司業務員就冒充招聘企業的工作人員主動聯繫他們,用老闆準備好的話術模板,誘導他們去鄭州面試。
層層設計的求職圈套
國開企服公司最開始是吳江一家做正規勞務派遣的中介公司。嫌疑人陳某介紹,今年4月底,老闆娘說形勢不好,幫企業招到的工人很多都辭職了,公司賺不到錢。爲了給大家增加收入,要轉型做新業務。公司專門在鄭州租房設面試點,由另一名高管喬某主管。5月29日,他們成功實施了第一單“生意”。爲打消受害人的疑慮、統一口徑,公司制訂了一套話術模板,所有業務員都要進行上崗前的話術培訓。
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員額檢察官遊洪昇表示,在受害人到達鄭州面試前,嫌疑人僅對工資待遇、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作介紹,絕口不提交錢的事。在一整套話術誘導下,受害人最終會乖乖掏錢,進入整起詐騙案的核心環節——交費“上崗”。
鄭州“面試通過”後,嫌疑人會根據受害人財政狀況收取1800元左右的“工本費”,用來辦理物流跟單證和押運證,實習期滿後公司報銷。但實際上這只是個騙錢的理由,根本不會給受害人辦理。
受害人簽字交錢後,就被分配到各地電子廠做普通產線工人,並被告知一個月“實習”期滿後,纔可申請轉崗到物流公司做跟單員。真實目的是多賺電子廠的返費,而公司實際也沒有能力安排這些人轉崗。
“實習”期滿,受害人無法成功轉崗,開始不滿甚至發現被騙要求退錢,公司就以各種理由拖着。爲防止受害人報警,公司會視他們態度的強硬程度退點錢,鬧得越兇退款越多。
“回顧本案,其實詐騙手段並非有多高明,無非是瞞、哄、拖、壓的老套路。”遊洪昇說,嫌疑人爲鞏固詐騙成果,將“公司總部”設在與吳江相隔800多公里的鄭州,絕大部分受害人即便發現自己被騙,考慮到路途遙遠、維權成本高,最後都不了了之,無人主動報案。若不是警方發現,這出詐騙戲碼還將繼續上演。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勞動者面臨待崗、失業、收入減少等困境,迫切需要重新找工作,這給了一些騙子以可乘之機。
隨着求職途徑越來越豐富便捷,求職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但也存在更多的風險。
蘇州吳江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姚界承介紹,如今,詐騙犯罪幾乎遍佈求職的所有環節。有的玩文字遊戲以假亂真,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或騙子公司,利用形近字、同音字混淆視聽,在招聘信息上把公司名稱寫得和正規知名大公司名稱相近,甚至僞造官網,頁面和正規公司官網一模一樣,網址也十分相近。有的是“高薪誘惑”“熟人介紹”,以高工資、低要求、熟人可靠爲“餌”,誘騙社會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前去應聘。還有的則是“虛假面試”“付費入職”,在經過所謂面試後,虛構假合同以獲取受害人信任,最後以入職需要繳納各種費用等爲由,要求受害人付費轉賬。疫情期間,更有以“特殊時期”爲由,要求遠程電話面試或者繳納押金保留職位。
姚界承說,公司招聘人才若對求職者毫無要求,其中必有陷阱。“其實,求職者只要多些心眼兒,通過其他途徑側面求證,騙子的謊言就會不攻自破。例如,收集用人單位的背景資料,覈實招聘公司的營業執照,求證應聘過程中收費名目是否合規合法等。”
姚界承建議,求職應保持良好心態,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行業和崗位,切勿相信所謂的高薪職業。一旦發現被騙,要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交涉,無法溝通解決的,要及時報警,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能防止更多求職者被騙。
另外,正規大型招聘類網站發佈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受害人放鬆警惕。近年來,該類網站屢屢“爆雷”,有的泄露求職者信息,也有的發佈虛假招聘信息實施詐騙。
“這也暴露出此類網站審覈手續過於簡單、隨意,無法發揮對虛假信息的過濾作用、保護求職者權益。許多招聘網站不進行驗證或只簡單驗證,即可發佈招聘信息,這不僅是技術漏洞,也是管理漏洞。”遊洪昇建議,招聘網站應當升級技術手段,嚴格審覈、加強監管,整頓行業亂象,避免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