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警鐘!4家險企自曝踩雷:中招永煤債、海航債!

信用風險上升,讓一向注重安全的保險資金也難以避免踩雷。

券商中國記者近期梳理人身險公司2020年年報信息統計,險資遭遇違約事件並非孤例,至少4家險企提及相關情況,且中招在市場關注的永煤債、海航債上。還有數家險企表達了踩過雷或面臨信用違約風險上升的信息。

從這些公開披露的情況看,踩雷的險資機構以中小型機構爲主,也包括2家外資險企。

不過總體上,踩雷的機構以及涉及的資金,在全部保險公司以及20多萬險資總體量中,佔比仍很小,保險資金整體面臨的信用風險是可控的。

4家險企披露投資違約

廣義的保險機構面臨的信用風險指的是交易對手違約,涉及投資業務、再保險以及保戶質押貸款、應收賬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投資業務的信用風險。據記者梳理,在披露2020年年報中的人身險公司中,至少4家明確提及公司在2020年發生投資業務信用風險事件。

包括渤海人壽國聯人壽、信泰人壽和君龍人壽,發生違約的投資資產既有債券,也有非標信託計劃債權計劃。

1)渤海人壽:持倉海航系債券信託、東旭系債券,面臨較大風險

渤海人壽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自主投資債券債項級別主要分佈在AAA,其中包括部分主體級別爲AA-及AA的債券,由外部擔保機構進行擔保;行業以關聯方投資爲,到期期限以1-2年爲主。

該公司表示,自主持倉債券主要爲關聯方債券、城投債及東旭相關債券,城投債以AA的城投爲主,較多集中在地級市下屬轄區。東旭集團及西藏金租同爲東旭系債券。2020年公司整體面臨的信用風險水平較大。

信託資產以及固定收益類資管計劃:由於信託資產以及部分資產管理產品涉及到關聯方,海航集團整體的流動性壓力較大,導致關聯企業出現無法支付本金利息風險,公司的持倉資產面臨的違約風險較大。

渤海人壽回覆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渤海人壽對持有的各類金融資產進行全面檢查,發現部分資產存在減值跡象,基於審慎性原則,全年共計提減值25.58億元。

一是,對於公司以前年度已計提過減值的部分資產進行持續關注與檢查,發現華信系列債券、東旭系列債券、安信系列信託項目等因出現債券估值價格下跌、信託項目逾期等情況,仍需繼續計提減值標準,全年共計提8.52億元;

二是,由於本公司關聯方之一海航集團在2021年初進入破產重整,雖然重整方案尚未出具,但基於審慎原則考慮,公司對持有的海航系列債券等資產計提了減值14.42億元。

其一併表示,上述基於審慎原則計提的減值,均已經公司管理層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覈。公司亦將及時跟蹤相關資產的風險化解進度,並依據會計準則進行處理,確保公司財務數據真實、客觀地得到反映。

渤海人壽方面稱,公司自出現投資風險項目後,積極與監管部門進行彙報溝通,集中力量推進投資風險項目化解工作,並對其他存量項目嚴格管控,防範投資風險事件再度發生。“接下來,我們將在海航破產重整方案總體規劃和監管機構的要求部署下,進一步做好風險化解工作。”

2)瑞泰人壽:踩雷2只海航債

瑞泰人壽2020年年報顯示,受市場整體信用環境的影響,公司持倉產品的信用風險有所增加。

其中:

一是公司持倉的“15海航債”2020年部分利息展期,且持倉的“11海航02債”的本金和利息在到期日2021年5月24日發生遞延的概率極高。因此,公司於2020年末對所持有的海航債計提了約1.26億元的減值準備;

二是“16魏橋05”方面,2020年11月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將“16魏橋05”債項信用等級由AAA下調至AA+(下調原因爲擔保方中國宏橋的營業收入及毛利同比下降、短期償債壓力增大,導致擔保效力減弱)。公司立刻啓動不定期跟蹤報告程序,分析其信用情況,並擇機處置了分紅賬戶持倉的“16魏橋05”,導致賬戶年化收益率受到負面影響。

此外,在應收賬款信用風險方面,瑞泰人壽提到,需要重點關注的是華鑫信託受益權轉讓產生的應收款,淨值0.0805億元。根據信託受益轉讓協議的規定,該筆款項將在信託計劃清算後進行清償。截至2020年末,該信託計劃尚未完成清算。

3)國聯人壽:一債權計劃違約,投資金額0.3億

國聯人壽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將不符合相關要求的4家投資交易對手移除交易對手庫。截至2020年末,信用風險監測指標中,1項指標處於超限值區間。2020年,公司投資一項不動產債權計劃發生違約,投資金額爲0.3億元。另外,存在個別債券及非標項目的信用風險變動情況需要重點關注。

4)君龍人壽:中招“20永煤SCP003”以及信託、債權計劃

君龍人壽在2020年年報中披露投資交易對手信用風險時提到:“20豫能化CP001”因信用違約事件影響評級較低,其他資產評級均爲AA級以上。不過,“中信國安棉花片危改項目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長安寧•天津物產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20永煤SCP003”已實質性違約,無評級。

但其表示,總體上2020年信用風險狀況整體可控。

踩雷仍屬少數

與此同時,還有幾家壽險公司年報流露出發生信用風險事件的信息。

註冊在天津的某壽險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公司年內未新增不良資產,併成功化解部分存量問題資產。這意味着,該公司此前曾遭遇違約風險事件。

位於北京的某中型壽險公司披露,公司通過多個關鍵指標跟蹤分析本公司面臨的信用風險,總體來看,2020年交易對手違約風險超限,其他信用風險水平均在風險容忍度範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險資遭遇違約事件不時發生,但這仍然是20多萬險資中的小部分資金。

比如前述明確提及踩雷的4家壽險公司,資產體量都不太大,其中3家機構的總資產都在幾十億元,僅渤海人壽的總資產400多億相對較大,但這4家機構2020年末的總資產合計不到600億。加之投資資產也進行不同大類的資產配置,其中遭遇違約的也是個券個案,因此機構評估總體風險可控。

更多的機構還是提及風險上升,或未發生信用風險超限情形、未發生信用風險事件。多家險企明確表示,2020年全年公司持倉品種沒有發生逾期、違約等信用風險事件,公司因資金運用帶來的信用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同時,作爲一個注重資產配置、以固收資產爲主的大資金,保險機構投資固收品種的時間最久、經驗最多,對於應對信用風險也形成了一套機制體系。

比如,對於債券信用風險事件的應對,保險業界人士介紹,要具體分爲幾種情形:若信用突發事件不會對保險公司造成損失,則對事件保持關注並及時評估其影響;若債券內部信用評級被下調但仍屬於“投資類”級別的,則應降低該債券的持有規模或擇機賣出該債券;若債券內部信用級別被下調至“投機類”級別的,則應擇機賣出該債券;若突發事件可能造成或造成的影響較大,應採取相應措施適時進行止損,最大限度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