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自行車出口爆單:有工廠訂單排到2023年 需求翻了幾十倍

本文爲“全球疫情下的中國經濟復甦之路”系列之二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樑耀丹 主編|趙妍

爆料郵箱:

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

大約在三四月份廣州規模最大的自行車整車廠商——千里達,開始頻繁接到海外客戶取消或暫停訂單的消息。彼時正是全球疫情爆發的嚴峻時刻,多個國家和地區宣佈封鎖城市或國境。

公司採購負責人張虹進入自行車行業已經有18年,她心想着,今年大概率是行業最艱難的一年,公司現有的訂單不知道能做到幾月份,“也不知道要不要裁人”。

恐慌是會傳染的。張虹回憶,不少自行車零配件供應商聽到整車廠商被撤單的消息,年後復工後不敢再招人,至於原來的工人,“不來就不來了”。

千里達市場部的王經理也記得,在當地自行車店幾乎全部關門後,東南亞的一位代理商在心灰意冷下,捐了一批自行車給當地的醫院用於抗疫救人。

但很快,從5月底開始至6月初,故事發生了戲劇化的扭轉。市場需求突飛猛漲,海外訂單紛至沓來。還沒等張虹等人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自行車市場已經供不應求了。

千里達的經歷,是自行車行業今年市場猶如“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的縮影。爆單背後,則是疫情影響下,海外民衆出行方式的變化。多位從業超過十年的自行車業人士均對清流工作室表示,不曾想到,疫情爆發的2020年,反而成爲了他們從業生涯中行情最好的一年。

暴增的訂單

千里達方面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公司九成以上的訂單來自海外,目前國外普遍自行車缺貨,海外訂單的需求量增加了幾十倍,而公司個別客戶的訂單最遠已經排到2023年,並且是在產能已經翻了三倍的前提下。目前,在現有的廠區內增加了多條生產線後,千里達的產能已經增加到了極限。

“現在我們只能做得了多少做多少。”該司市場部王經理表示,在需求急劇增加的情況下,爲了維護好跟客戶的關係,千里達只好給每個客戶都勻一點單。即便如此,國外的客戶依然抱怨聲不斷。“現在需求完全滿足不了客戶的,比如說客戶下10萬輛我們只能給兩萬輛,交貨期還比之前大大延長。”王經理稱。

需求高意味着不愁賣。王經理的工作是品牌營銷推廣,但在今年,他的工作量少了許多——再也不需要在海外渠道投放大量廣告。“訂單都接不完,爲什麼要做廣告?”王經理表示,現階段不打廣告的另一重考慮是,國內經銷商看到廣告覺得公司肯定有貨,但是要貨又沒有,反而招致罵聲。

但在距離千里達總部10公里之外的另一家自行車工廠——廣州美雅助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美雅途”)的負責人藺先生則顯得異常忙碌。他一邊頻繁地接待客戶來訪,一邊正籌劃着增開一家新廠。

美雅途成立時間僅有6年,主要做電動助力自行車出口——這是一種在傳統自行車基礎上增加了動力輔助系統的車型。近年來,電動助力自行車在歐美市場備受歡迎,在中國卻鮮有人問津。藺先生表示,近幾年,公司每年訂單量基本以30%-40%的速度增長,但從今年5月份左右開始,“訂單一下子涌過來”,直接讓美雅途的訂單量較往年翻了一倍。

鄒旭是一家自行車零配件外貿批發公司——深圳市三六五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的老闆,同樣在今年收穫了翻倍的訂單。在他看來,自行車爆單與歐美民衆出行方式的改變息息相關,海外疫情爆發後,部分公共交通停擺,多國政府對民衆購買自行車進行補貼,加上坐自行車可以鍛鍊身體,歐美國家民衆更青睞選擇自行車出行;此外,越南、印度等原本在自行車製造成本領域佔優勢的國家,由於疫情原因生產受到影響,因此訂單紛紛轉移到中國。

“不得不說,祖國的疫情防控成果,使我們這個行業享受了一波紅利。”鄒旭表示。

事實上,不僅是出口,自行車國內的銷量也出現逆勢增長。國產老牌自行車廠商——上海永久對清流工作室表示,2020年1月至10月,上海永久打破歷史銷量紀錄,同比增長70%。其中童車增長102%,自行車增長70%,電動車增長22%,利潤同比增加超過70%。

根據上海永久方面的說法,疫情尚未復學期間兒童在家、政府及專家倡導疫情期間自行車出行、以及自行車出行能夠防止密閉空間病毒傳播等因素,都推動了自行車產品的熱銷。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輕工業19個大行業中,自行車(包括電動自行車)等4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同步增長,1-10月,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0%左右,比輕工業平均利潤增速高20個百分點以上,高於全國工業30個百分點。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則顯示,第三季度自行車出口金額達到11億美元,創下近25年來單季度紀錄新高。

不過,爆單之下,也埋伏着痛點——近期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而言並非利好。美雅途負責人的藺先生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影響了公司約20%的利潤。千里達方面也表示,人民幣升值虧蝕了10%左右的利潤。

儘管如此,火爆的市場依然讓以往許多“薄利”的自行車廠老闆嚐到了久違的甜頭。

千里達市場部王經理回憶,大約在七八月份的時候朋友圈的零部件廠商老闆開始曬起了新買的豪車,甚至有人曬出了在深圳新買的別墅。

“自行車行業本身體量就很小,賺到錢的人並不多,只能說,今年的這個行情,讓這個行業原本低着頭走路的老闆們終於擡起了頭。”鄒旭表示。

供不應求的零件

一邊是激增的訂單,另一邊則是跟不上供應的自行車零配件。

前述自行車行業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自行車由一百多個零件組成,缺一不可。然而,今年變速器供應卻異常緊缺。長期以來,變速器主要由日本禧瑪諾、美國速聯兩個國際品牌佔據市場。但到了今年,由於疫情關係,上述兩個品牌的生產一度受影響,導致自行車核心零件非常緊缺。

爲了擺脫“無米下炊”的窘境,一些廠商不得不改用國產變速器。

“現在因爲進口變速器供不上貨,爲了平衡進口零件供應緊張的問題,我們大量的用國產的變速器替代。新冠疫情之前,大部分國外客戶依然是不太願意接受國內的零配件,但其實在國內自行車行業,前期有一些廠商已經很努力的做到了技術上的突破,只是一直沒機會得到市場的認可,而這一次也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上海永久方面表示。

不僅是變速器,由於自行車行業行情突然暴漲,許多零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緊缺。

“在疫情剛爆發的時候,供應商都想着沒生意,要怎麼渡過難關。突然間,大量的訂單壓下來,搞得大家都沒什麼準備,然後都拼命地招人加設備。”鄒旭如是闡述自行車零件緊缺的原因。

“我們現在基本就是打感情牌求供應商,我跟採購講,要‘一哭二鬧三上吊’,再不行就去工廠,站在生產線旁看對方在做什麼,求人家幫我們做。”張虹表示。

與此同時,由於鋁價上漲,許多自行車零件出現了不同幅度的漲價,也給自行車這條長長的產業鏈增添了不少變數。

張虹表示,平常供應商一兩年都不漲價,現在是過了兩個月就來一波提價,這意味採購要把價格管理系統的資料重新做一遍,再把價格數據調出來分析和跟業務員溝通。“我覺得今年都做了10年的工作量。”張虹稱。

李德榮是一家自行車零件供應廠商——深圳市漢鴻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的老闆,他認爲,今年的市場訂單比較飽和,供應商可以“挑三揀四、有選擇權了”,大家都想優中選優,平時跟供應商關係更好的整車廠更有優勢,不良的客戶則被放掉了。“一個是看(對方)資金能力,一個是(對方)平時對供應商的態度。”李德榮稱

但在他看來,今年的自行車廠商的狀態十分混亂,“買不到貨,出不去貨,一個訂單反覆折騰,這不是常態的。”李德榮稱。

謹慎的廠商

然而,面對千載難逢的爆單行情,許多廠商卻顯得十分謹慎。前述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即便是供不應求,廠商寧願少接點訂單也不太願意盲目擴大產能。

“這波的訂單潮是受疫情的影響而突然爆發的,會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存在。在訂單中可能也會存在一些重複的訂單,訂單存在一定的水分,也就是說採購商爲了能更快拿到貨,可能同時在不同工廠下單。”一位不願具名的自行車產業研究人士表示。

在鄒旭看來,廠商保持理性擴張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家都被共享單車搞怕了。”鄒旭對發生在前幾年的共享單車盲目擴張熱潮仍然心有餘悸,據他所稱,共享單車對傳統自行車的行業的衝擊,直到現在仍未恢復。早期的共享單車倒下後,許多供應商被欠下鉅款,他身邊不少同行——包括他的師傅,都已經轉行。

鄒旭一度做過自行車輪胎代理,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共享單車泡沫破滅後,他打電話訪問客戶,才知道幾乎自己的全部客戶都倒閉了。

鄒旭認爲,自行車本身是重資產行業,有了前車之鑑,現在自行車廠商都變得非常謹慎,不敢再輕易擴張。

李德榮也吃過盲目擴產的虧。他還記得,剛出來創業的時候,盲目追求利潤,接了不少大訂單,最後品質管控不好,客戶跑款率高,搞到自己收不了場。“我們現在是根據自己的生產能力去優化訂單,不會說有訂單就盲目地接,我認爲最佳的狀態就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李德榮表示。

事實上,已經不少自行車廠商看到,隨着冬季的到來,自行車行情已經相較夏季有所緩和。

這股自行車熱潮將持續多久,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張虹從這波行情中,看到了中國自行車製造業的值得憂思的地方,“這個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勞動力卻是個問題,中國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做(這個行業)了。”

而前述自行車產業研究人士看來,在這波浪潮過去後,國內自行車廠商可以從幾個方面尋求增量:一是自行車關鍵零部件的突破,如變速系統,生產的緊張很大程度受制於變速系統的供應不足;二是提升品牌,目前國內出口以OEM爲主,自主品牌較少,產業強於生產弱於品牌;三是加大電助力產品的研究,特別是電氣系統,這是電助力產品的核心技術,目前已經有幾家國內廠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文中張虹爲化名)

樑耀丹是清流工作室高級作者,常駐廣州。

本站清流工作室(微信號:wangyiqingliu)出品,轉載請先聯繫授權,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