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前國手紮根新疆小學當教練

新疆塔城地處我國西陲距離烏魯木齊500多公里。這裡體育氛圍濃厚,街頭巷尾的球場學校操場鄉村山區牧場上,總少不了追風少年的身影

隨着社會發展,塔城市青少年能選擇的體育項目愈發多樣時髦曲棍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7歲的杜寶柱是塔城市青少年曲棍球的啓蒙教練。他的家鄉是有着“曲棍球之鄉”美譽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上世紀80年代末,杜寶柱曾是中國國家男子曲棍球隊的主力成員

2014年,在家鄉政府工作單位的支持下,杜寶柱從家鄉來到塔城,志願做了小學曲棍球教練,就此在曲棍球的“荒漠”裡播下種子,爲當地青少年的體育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

條件好的地方也邀請過我,但這裡孩子機會少,更需要我。”杜寶柱回憶道。一路走來,他克服氣候生活上的不便,與當地青少年共同拼搏,一起見證成長。起初,沒有場地,杜寶柱不得不帶着孩子們在水泥地上練習撥球;器械太貴,想方設法也只能找來別人淘汰的球棍護具。就這樣,從組建當地第一支少年曲棍球隊,到帶領隊員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杜寶柱只用了短短兩年。

在新疆塔城從教至今,他培養的學生中有20多名已經進入各級專業隊體育院校,其中“種子”球員不在少數。

眼下,杜寶柱正帶領塔城市第二小學的學生備戰8月在蘭州舉行的全國比賽。已多次帶隊參賽的杜教練仍充滿期待:“我們希望通過曲棍球,把塔城的形象、新疆的形象展現給世人。”

杜寶柱(右)爲塔城市第二小學曲棍球隊的小隊員努爾艾力沙地克江講解接球技巧(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虎虎

新疆塔城市地處我國西陲,距離烏魯木齊500多公里。這裡體育氛圍濃厚,街頭巷尾的球場、學校的操場、鄉村山區的牧場上,總少不了追風少年的身影。

隨着社會發展,塔城市青少年能選擇的體育項目愈發多樣時髦,曲棍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7歲的杜寶柱是塔城市青少年曲棍球的啓蒙教練。他的家鄉是有着“曲棍球之鄉”美譽的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上世紀80年代末,杜寶柱曾是中國國家男子曲棍球隊的主力成員。

2014年,在家鄉政府和工作單位的支持下,杜寶柱從家鄉來到塔城,志願做了小學曲棍球教練,就此在曲棍球的“荒漠”裡播下種子,爲當地青少年的體育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

“條件好的地方也邀請過我,但這裡孩子機會少,更需要我。”杜寶柱回憶道。一路走來,他克服氣候、生活上的不便,與當地青少年共同拼搏,一起見證成長。起初,沒有場地,杜寶柱不得不帶着孩子們在水泥地上練習撥球;器械太貴,想方設法也只能找來別人淘汰的球棍和護具。就這樣,從組建當地第一支少年曲棍球隊,到帶領隊員在全國性比賽中嶄露頭角,杜寶柱只用了短短兩年。

在新疆塔城從教至今,他培養的學生中有20多名已經進入各級專業隊和體育院校,其中“種子”球員不在少數。

眼下,杜寶柱正帶領塔城市第二小學的學生備戰8月在蘭州舉行的全國比賽。已多次帶隊參賽的杜教練仍充滿期待:“我們希望通過曲棍球,把塔城的形象、新疆的形象展現給世人。”

這是杜寶柱任教的新疆塔城地區塔城市第二小學(6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新疆塔城市地處我國西陲,距離烏魯木齊500多公里。這裡體育氛圍濃厚,街頭巷尾的球場、學校的操場、鄉村山區的牧場上,總少不了追風少年的身影。

隨着社會發展,塔城市青少年能選擇的體育項目愈發多樣時髦,曲棍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7歲的杜寶柱是塔城市青少年曲棍球的啓蒙教練。他的家鄉是有着“曲棍球之鄉”美譽的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上世紀80年代末,杜寶柱曾是中國國家男子曲棍球隊的主力成員。

2014年,在家鄉政府和工作單位的支持下,杜寶柱從家鄉來到塔城,志願做了小學曲棍球教練,就此在曲棍球的“荒漠”裡播下種子,爲當地青少年的體育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

“條件好的地方也邀請過我,但這裡孩子機會少,更需要我。”杜寶柱回憶道。一路走來,他克服氣候、生活上的不便,與當地青少年共同拼搏,一起見證成長。起初,沒有場地,杜寶柱不得不帶着孩子們在水泥地上練習撥球;器械太貴,想方設法也只能找來別人淘汰的球棍和護具。就這樣,從組建當地第一支少年曲棍球隊,到帶領隊員在全國性比賽中嶄露頭角,杜寶柱只用了短短兩年。

在新疆塔城從教至今,他培養的學生中有20多名已經進入各級專業隊和體育院校,其中“種子”球員不在少數。

眼下,杜寶柱正帶領塔城市第二小學的學生備戰8月在蘭州舉行的全國比賽。已多次帶隊參賽的杜教練仍充滿期待:“我們希望通過曲棍球,把塔城的形象、新疆的形象展現給世人。”

塔城市第二小學曲棍球隊的小隊員們在訓練賽上拼搶(6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新疆塔城市地處我國西陲,距離烏魯木齊500多公里。這裡體育氛圍濃厚,街頭巷尾的球場、學校的操場、鄉村山區的牧場上,總少不了追風少年的身影。

隨着社會發展,塔城市青少年能選擇的體育項目愈發多樣時髦,曲棍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7歲的杜寶柱是塔城市青少年曲棍球的啓蒙教練。他的家鄉是有着“曲棍球之鄉”美譽的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上世紀80年代末,杜寶柱曾是中國國家男子曲棍球隊的主力成員。

2014年,在家鄉政府和工作單位的支持下,杜寶柱從家鄉來到塔城,志願做了小學曲棍球教練,就此在曲棍球的“荒漠”裡播下種子,爲當地青少年的體育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

“條件好的地方也邀請過我,但這裡孩子機會少,更需要我。”杜寶柱回憶道。一路走來,他克服氣候、生活上的不便,與當地青少年共同拼搏,一起見證成長。起初,沒有場地,杜寶柱不得不帶着孩子們在水泥地上練習撥球;器械太貴,想方設法也只能找來別人淘汰的球棍和護具。就這樣,從組建當地第一支少年曲棍球隊,到帶領隊員在全國性比賽中嶄露頭角,杜寶柱只用了短短兩年。

在新疆塔城從教至今,他培養的學生中有20多名已經進入各級專業隊和體育院校,其中“種子”球員不在少數。

眼下,杜寶柱正帶領塔城市第二小學的學生備戰8月在蘭州舉行的全國比賽。已多次帶隊參賽的杜教練仍充滿期待:“我們希望通過曲棍球,把塔城的形象、新疆的形象展現給世人。”

杜寶柱(右)帶領塔城市第二小學曲棍球隊的小隊員進行訓練(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