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光電董事長陳建良:化合物半導體 乘5G起飛

工商時報面對面

陳建良檔案、全新近十年營運表現、蜂巢式車聯網四大場景 全新光電董事長陳建良接受本報專訪,分享公司未來於第三代半導體佈局及策略。圖/王德

全新光電董事長陳建良2020年6月接任董座,不到一年的時間,帶領公司全年營收突破歷史新高,單看砷化鎵(GaAs)的市佔,也已超越全球三五族磊晶廠龍頭。他說,車聯網C-V2X正是萬物聯網的先行者,LiDAR(光學雷達)與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GaN)齊成長,加上低軌道衛星、大小基站交織出5G聯網,讓化合物半導體產業乘風起飛。

「萬物聯網時代已經開始」所言不假,陳建良表示,近年車款普遍配備電腦、CPU(中央處理器),爲符合行動通訊需求,車用PA(功率放大器)必不可少,對砷化鎵產業來說,就只是將手機用PA延伸出來放到車用,技術早已到位。隨5G世代來臨,加上車市復甦,看好車用PA的使用量的爆發,將較車用LiDAR早一步看到,也成爲手機外的另一個戰場

陳建良指出,C-V2X仰賴車用PA與各單位交換即時訊息,如連結號誌燈煞車提醒、遠距診端車況等。現階段與地面上的人、車連結,未來隨低軌道衛星、星鏈計劃,發展將擴及太空,藉以彌補地面5G大小基站的死角,而這些都有機會在可見的未來發生。

打通C-V2X 行車更安全

C-V2X可說是自駕車世代的前哨站無線通訊射頻元件寡佔的IDM大廠包括Qorvo、Skyworks、Avago等都已切入。唯有打通C-V2X,再進一步搭配感測工具來避免車輛間的碰撞,才能建構更安全的行車環境。自駕車領域爲各家必爭之地,除了特斯拉(Tesla)使用「自動駕駛(FSD)」軟體外,多數專家仍認爲,LiDAR是實現自動駕駛最好的感測工具,相關供應鏈依舊磨刀霍霍。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地區新汽車法規2021年全面上路,規定所有在歐洲銷售的新車都必須要配備11項安全車載系統,包括緊急制動、防碰撞安全玻璃智能車速輔助車道保持輔助、側撞防護、倒車影像、緊急停車信號等,車用LiDAR將因此成爲大贏家

陳建良指出,目前LiDAR有兩種技術,一是邊射型雷射(EEL)在全新是成熟持續出貨的產品及技術,另一是面射型雷射(VCSEL);就VCSEL而言,以一片6吋晶圓來說,約可切出1萬顆晶片,最多可供1萬支手機用,但因車用所需功率較大,可偵測距離更遠,使用面積較大顆,僅能切出數百顆,而一輛車需要2~4顆甚至更多顆,也就是說,一片6吋晶圓僅可供約百輛車。

晶片需求增 供應鏈擴產

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約一億輛汽車,其中有三成、約3,000萬輛與自駕相關,平均下來一個月約有2、3百萬輛的產出。由這些數據交叉估算,對晶片需求之大可想而知。「這塊領域很吃產能」,陳建良預期,用量在2022~2023年就會看到明顯放大,相關供應鏈啓動擴產的原因不言自明。

全球車用晶片需求孔急,甚至動用國家力量向臺灣求救衆所周知,而針對其中三五族用量,據陳建良所言,目前全球磊晶主要採用機臺MOCVD總量或許尚可應付,但產出量仍恐有不足的危機。隨自駕車、物聯網趨勢成型,未來無論是車用PA或LiDAR,用量都將相當可觀,化合物半導體挾物理特性的優勢扮演其中要角,氮化鎵也因此被視爲砷化鎵後的繼起之秀。

車用領域 打入歐洲車廠

不論手機、自駕車或低軌道衛星,化合物半導體因產業技術特殊,一旦切入供應鏈則不易遭替換。以全新來說,在車用領域佈局逾三年,已打入歐洲二大Tier1車廠,將搭5G聯網乘風而起,朝新里程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