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死了?抗熱消暑經濟發酵中

今年夏天連日高溫民衆苦思消暑良方水上樂園因此大發利市。(圖/記者張一中攝)

文/謝邦彥

高雄一名5歲男童昨隨家人到澎湖七美旅遊時,疑因熱衰竭昏迷送醫不治。」-旅遊熱

「一名59歲工人日前在烈日工作中暑昏倒,送到三軍總醫院搶救時昏迷指數只有3,體溫一度飆升到43.9度,在醫療團隊經4天搶救才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工作熱傷

颱風吹倒花蓮和平電廠電塔,行政機關中午時間12時到下午3時,或是下午1時到3時儘量不要開冷氣,改以電扇代替。」-政策熱公務員

「8月15日中油因人爲操作失誤,導致大潭電廠供氣中斷兩分鐘,六部發電機組跳機,讓全臺668萬戶陷入停電黑暗期。」-斷電熱民衆

熱,危害了民衆健康,造成了工作沒效率,生活不便。在高溫、限電、無預警斷電、電力供應不穩的當下,臺灣,正面臨「夏天烤番薯」變成常態的危機

老天發熱,民衆無奈進入8月以來,臺北高溫37度以上的天數已經超過10天了,這是非常罕見的連續長時間的高溫異常特徵,未來只可能越來越嚴重。對於電力與高溫有關議題網民的看法是如何?分析網民討論情況,透過全球動力科技eyeSocial平臺分析八月初兩週網路輿情發現(見圖一):八月初以來,「限電」議題聲量居高不下,隨着氣象溫度升高,高溫造成生命健康、工作影響及生活不便新聞持續報導,使「高溫」議題聲量逐漸上升,而「限電」議題聲量下滑,可見「老天給的熱氣候」比政策性的「限電」更受民衆關注,也凸顯出高溫碰到限電,民衆的無奈及無所適從。

▲圖一、8月1-14日兩週網路聲量分析。(資料來源:全球動力科技eyeSocial平臺)業者大賺抗熱消暑錢在815全臺大停電發生後,未來的電力吃緊危機仍未解除,高溫天氣持續,民衆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的消暑對策,不外乎是家中安裝「夠冷」的冷氣,去賣場吹冷氣、吃冰品、穿涼感衣、買遮陽器具、帶隨手電風扇、去海邊泳池游泳。民衆的抗熱暑方式,也造就了幾個特殊經濟現象:

1. 空調冷氣銷售長紅:受惠於全臺高溫影響,冷氣空調、DC扇、水冷扇都成了近期的熱門商品。某購物網站統計,移動式冷氣在7月整體銷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0%左右,是歷年來在7月最高的營收表現。2. 冷飲冰品喝不完:根據網購業者資料,冰品、冷飲大幅成長5成。而溫度屢屢創下新高,業者預估接下來平臺上消暑類食品飲品銷量也將繼續成長。3. 水上樂園、游泳池成消暑聖地:民衆選擇到水上樂園清涼一下。臺中某樂園初估入園遊客比平常日多出三成。4. 外送宅訂單增多:以大陸爲例,正常情況下一天能配送100多單,高溫天氣平均每天多30單左右,高溫天氣期間業務量明顯上漲,尤其是午飯時間,訂單量比較大。

老天發熱,讓這些與消暑有關的行業大賺「熱天財」,荷包滿滿,在限電缺電危機下,民衆除了保護自身健康安全外,或許可以搭着「抗熱消暑經濟」發一筆小財,何樂不爲呢?

好文推蔫

臺灣何時才能轉大人?

社羣媒體用真心換絕情,成爲詐騙經濟幫兇?

指尖陀螺創造的紓壓經濟

●謝邦彥,中華資料採礦協會秘書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報有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