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落山風吹拂 後灣體驗「用海水做豆腐」
▲墾丁後灣。(圖/墾管處提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位於墾丁國家公園西海岸地區的後灣,是恆春半島傳統小漁村,至今保存承襲數代的自制海鹽及取鹽滷的生活方式。爲了讓大衆體驗、重溫早年的生活記憶,並藉此領略恆春半島自然人文之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3月16日與後灣舉辦「鹹情豆腐心-後灣海味之旅」,帶領遊客體驗後灣村民用海水做豆腐的技術。
後灣位於屏東縣車城鄉,北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東臨龜山,西濱臺灣海峽,是一處景觀優美的弧形海灣。這裡原本是一處僻靜的小漁港,因爲電影《海角七號》的推波助瀾,使得後灣的悠閒氣息與美麗海灘漸爲人知。
自制海鹽是後灣居民承襲數代的生活方式,老一輩的居民都曾經自掃海鹽自家使用,並未販售(日治時期鹽不能私制販售)。
恆春半島冬季落山風強勁,降雨不多,日照充足,後灣發達的珊瑚礁海岸,礁岩壼穴成爲天然的曬鹽池-海浪拍擊、海水留在硓咕石的孔隙中,再經白天日曬數日之後,海水的鹽濃度大爲提高形成「鹽滷」,若干了即成結晶鹽,也就是粗鹽,居民則以自制的竹掃把集中掃之帶回,純淨天然,蘊含豐富的礦物質。而取回的滷水,不但可製鹽,還可當成製做豆花、豆腐的天然材料。
墾管處表示,活動當日將先在電影場景「紅藍相間的後灣橋」集合,瀏覽後灣沙灘美景及淨灘後,前往後灣礁岸採集鹽滷及掃鹽,然後在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社區夥伴的協助下學習煮鹽,煮好的鹽將和龍水社區的有機米結合成具有特色的辟邪物;而採集而來的鹽滷,將以滿州出產的黑豆製作豆腐。
墾管處表示,來自北部的豆腐達人曾試用過臺灣西部多處鹽滷,談起後灣的鹽滷讚不絕口,「鹽滷成形通常需兩、三個月,後灣因爲日照及落山風,竟然只要三天。後灣鹽滷得天獨厚,加上無污染形成雜質,做出來的豆腐口感絕佳-豆腐顆粒細緻、氣孔小、入口回甘」。
墾管處提醒民衆,前來享受墾丁獨特的自然人文之美之餘,別忘了視天氣狀況攜帶遮陽防風衣帽或雨具、茶水等,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