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業務已確定收購方案,不久後將從華爲剝離

(原標題:榮耀脫離華爲日趨明朗,潛在收購方深圳星盟浮現)

作者:李娜 責編:寧佳彥

榮耀的去留一直是華爲內部討論最爲激烈的議題,如今,消息更趨明朗。

11月10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榮耀內部多個信源確認,目前榮耀業務已確定收購方案,不久後將從華爲剝離。“收購的方向定了,大家也在等最終的消息。”榮耀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有分析認爲,華爲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對榮耀品牌供貨商與中國電子業,將會是個多贏局面。一旦榮耀從華爲獨立,也有助榮耀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

誰來接盤?

作爲榮耀的掌舵人,趙明曾於九月中旬在內部否認榮耀將被出售。截至目前,華爲官方則未對出售榮耀的傳聞給予迴應。

但從天眼查等平臺的查詢信息來看,包括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內,由渠道公司組成的陣營將會是榮耀最有可能的收購方。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於2020年10月26日,註冊資本爲13.7678億人民幣,其股東構成爲6家機構:北京鬆聯科技有限公司(佔比37.77%)、北京普天太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36.32%)、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佔比21.79%)、共青城酷桂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比2.18%)、天音通信有限公司(佔比1.74%)、深圳市鯤鵬展翼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佔比0.20%)。

據悉,深圳星盟除了執行事務合夥人鯤鵬展翼(GP)以外,其出資人(LP)均爲手機國包商或者分銷商、經銷商和代理商。其中,第一大股東北京鬆聯有限公司是通訊分銷領域的龍頭企業,也是華爲、榮耀手機的重要渠道商,背後的實控人何永權擁有多家通訊器材公司。此外,共青城酷桂背後的執行事務合夥人爲深圳愛享投資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由深圳愛施德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愛施德也是老牌手機分銷商

而其他股東北京普天太力、中郵器材、天音控股也爲國內老牌的手機渠道商。據記者瞭解,早期爲了快速補齊渠道短板,華爲選擇的是以平臺商的模式進行分銷。比如,中郵(ND分銷模式)主要負責暢享系列、Nova系列等,像產品的分貨方式、價格層級制定、客戶銷量情況溝通等工作均由中郵負責。而普天太力(FD分銷模式)過去主要負責Mate系列、P系列產品。主要作爲廠商的資金物流平臺,廠家把貨源提供給普天太力,普天太力向廠商打款,同時作爲總倉庫,向全國各地經銷商發貨,同時會負責高級別客戶的分貨量。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鬆聯、普天太力、中郵器材三家大股東佔股總和超過95.8%。

但從實際控制人路徑來看,鯤鵬展翼背後是深圳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這也印證了此前曾有傳聞稱榮耀將有國資背景的合資公司收購,初定目標是三年實現上市

此外,據36氪報道,此次交易價格根據去年榮耀60億元利潤,16倍PE來定,約爲1000億人民幣,收購方還包括了神州數碼、以及TCL等公司組成的小股東陣營。對照小米的市值,榮耀出售價格可能定在2000億元。而華爲消費者業務COO(首席運營官)萬飈將入職榮耀,原華爲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將擔任華爲消費者業務COO。

但萬飈一個月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否認了榮耀脫離華爲的消息和人事變動的傳言,表示“太離譜”。

截至11月10日收盤,神州數碼尾盤漲停,股價報31.68元/股,成交額23.43億元,神州數碼證券事務代表表示,暫無新的消息可披露,一切以公司公告爲準。TCL科技漲3.38%,對傳言未做出迴應。

誰是榮耀?

“(如果榮耀脫離華爲)相當於是再造一個OPPO、vivo和小米,對於整個供應鏈和渠道商都有好處,團隊也會跟着過去。”華爲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脫胎於華爲B2B模式,榮耀從出生起就被視爲傳統手機廠商轉型互聯網的方向。

而在華爲內部,一直有着“雙品牌”戰略,其中榮耀對標小米主打互聯網模式和年輕人市場,而華爲品牌則可放手一搏,向上攻佔高端市場,如P系列和Mate系列。

從2014年12月宣佈獨立運作之後,榮耀與小米之間的市場競爭就日趨白熱化。從產品參數到價格定位、從米粉節到榮耀狂歡節、從千元機到中端機型、從國內到海外,雙方同臺對壘的火藥味越來越足。但依託於華爲集團的技術平臺,榮耀逐漸在中低端市場站穩腳跟,並在和小米的競爭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

華爲的一名內部員工對記者表示,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曾給榮耀高管發過這樣一條短信:“榮耀不需要侷限於銷售方式,無論是電商還是渠道,怎麼好銷售就怎麼銷售。”言下之意,榮耀應該具有更加獨立的銷售體系,和華爲品牌形成雙品牌戰略的同時,也能形成自身的競爭力。

根據華爲的“競爭體系”,榮耀擔當的角色更像是內部的“藍軍部隊,“藍軍”的原意是在軍事模擬對抗演習中專門扮演假想敵的部隊,通過模仿對手的作戰特徵與紅軍(代表正面部隊)進行鍼對性的訓練,而其主要任務是唱反調,虛擬各種對抗性聲音,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信號,甚至提出一些危言聳聽的警告。通過這樣的自我批判,爲公司董事會提供決策建議,從而保證華爲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而在華爲內部,這樣的紅藍軍競爭案例並不少見。

在成立的六年間,榮耀的銷量也在不斷攀升,在國內線上市場位居第一。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榮耀在華爲內部出貨在2019年第一季度也就是實體清單之前能佔到將近一半,當時華爲的主要增長來源其實是榮耀品牌。

“但是實體清單之後,因爲榮耀在海外的渠道關係不如華爲穩固,所以跌的最多的也是榮耀,在2020年第三季度,榮耀佔到華爲全球出貨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國內佔到三分之一左右。”賈沫對記者說。

榮耀的未來

有傳言稱,此次榮耀新公司提出的補償方案有一次性支付股票全部原價回購、1.7倍19年收入補償、新公司給期權等方案,並提出了三年上市的目標。

但多個榮耀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並未有明確的方案推出。

一位前榮耀員工對記者表示,從華爲剝離出來一直是榮耀內部爭議較大的話題,此次獨立不僅僅是外界因素倒推。

上述華爲人士對記者表示,榮耀手機業務利潤對於華爲來說一直都很可觀,超過及軟給終端的利潤目標值,主要是因爲人效比和費效比控制很嚴格,人數一直控制的非常嚴格。從技術和產品力來看,還是非常強大。“關鍵是產品線和研發,過去是內部結算,北研是全力支持榮耀的,西研也有榮耀的低端產品線和家庭產品線,這一塊的處理很關鍵。”

賈沫則對記者表示,利潤較高主要是榮耀可以得到非常多華爲的支持,所以本就可以節省非常多的開銷和成本。而專注於一部分的產品設計以及末端的銷售等。華爲低端的的暢享和Y系列依舊佔比很高,也會攤平利潤。

對於榮耀和華爲品牌的區分,趙明曾對記者表示,華爲鍛造的是全球高端市場的影響力,因爲只有高端的手機才能代表這個企業的品牌形象,而榮耀則是華爲旗下面向年輕人的定位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致力於打造屬於年輕人的科技潮品,面向的是年輕人,利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來發展業務。

從組織結構的角度來說,榮耀更像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團隊執行更像是特種作戰隊。短決策鏈造就了榮耀的高效率和可觀銷量。

但“富二代”出身的榮耀在發展上也有來自於華爲平臺的枷鎖,從品牌的調性來說,無法向高端市場“全力以赴”無疑是不可說破的痛點。此外,在先進元器件上,爲了保持華爲旗艦機的領先,榮耀產品在時間上也需要與其做區隔,這也是內部曾經提出榮耀需要獨立的原因之一。

但從實際控制人路徑來看,鯤鵬展翼背後是深圳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這也印證了此前曾有傳聞稱榮耀將有國資背景的合資公司收購,初定目標是三年實現上市,但收購的前提是榮耀手機能夠(從其他廠商)購買和使用5G芯片。

“只要是不受制裁影響,就是再造一個OPPO、vivo和小米,對於整個供應鏈和渠道商都有好處,團隊也會跟着過去。”華爲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華爲剝離榮耀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