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紅線”下的房企融資變奏:融資規模下滑16%

(原標題:“三條紅線”下的房企融資變奏:融資規模下滑16% 償債壓力仍處高位

去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融資管理新政,對地產行業影響正在慢慢顯現。

今年以來,房地產融資市場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上半年房企境內債券融資累計約5480億元,同比下降16%,連續兩年下降。此外,融資成本變化不大,但分化現象十分明顯,頭部房企的融資成本可低至3%以下,而一些小型房企的成本仍可達到兩位數

政策端的變化是影響房企融資行爲的主因。去年年中,針對房企融資規模量化管理的“三條紅線”政策出臺。年末,央行及銀保監會對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佔比實施“五檔管理”。這些措施使房企的融資規模受到限制,也倒逼房企在銷售端進行發力。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銷售繼續增長,不少房企在上半年實現銷售規模的大幅攀升。

但即便如此,由於前幾年借貸規模偏大,房企的償債壓力仍處於高位。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房企將繼續嘗試拓寬融資渠道,而對銷售端回款依賴則有增無減。

政策影響多個層面

貝殼研究院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5480億元,較2019年、2020年同期分別收縮1296億元與1026億元。其中,境內融資規模同比下降7%,境外融資規模也下降29%。

境內外債券市場的作用機制有所不同,但都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前述機構認爲,下半年境內債市整體以穩爲主,但政策壓力不可忽視。境外債市方面,受通脹及失業率上升影響,美元債規模收縮預期走高。

成本方面,上半年境內債券平均票面利率爲5.07%,較2020年同期上升79個基點。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爲6.95%,較2020年同期下降144個基點。

近兩年來,由於利潤壓力較大,房企試圖採用各種手段控制融資成本。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房企就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來進行債務置換,並攤薄資金成本。但今年以來,隨着政策的高壓,以及償債高峰期到來,房企的發債需求明顯增大,債務成本也有所擡升。

但並非所有房企都會承受高成本,與以往類似,分化現象仍然顯著。今年6月,萬科將“18萬科01”債券票面利率由4.05%下調,最低降至2.8%。而花樣年在6月25日發行的2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高達14.50%。

融資成本的分化,體現出資本對不同房企的態度有明顯差異,這也是行業分化的一個側面。但不同於“規模爲王”的舊有邏輯,隨着“三條紅線”政策的推出,資本的考量標準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華東某大型房企融資部門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機構投資者不僅僅關注房企的規模,也更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其中,以“三條紅線”爲標準,房企的踩線情況是資本方頗爲關注的指標。

“過去,‘30強’‘50強’房企更容易在融資中取得優勢。但最近,大型房企也開始‘爆雷’,在投資者的研判模型中,規模的重要性已經明顯下降。”該人士表示。

政策的影響還體現在融資渠道的選擇上。由於政策壓力較大,房企紛紛嘗試拓寬融資渠道,除常規債券融資外,非標融資規模也一度擴大。

今年5月,滬深交易所大批量終止ABS項目,其中不乏涉房類項目。儘管官方解釋爲“項目超期處理”的常規操作,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後期境內非標融資產品的發行仍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償債壓力仍大

在融資端受限的情況下,房企對銷售端的依賴進一步加強。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強房企累計操盤金額61499.1億元,同比增長36.7%。其中,近半數百強房企的銷售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50%。

這一成績既有市場大勢的支撐,某種程度上也是房企主動讓利的結果。前述房企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其所在公司對現金流的管理空前強化,旗下“週轉型”項目普遍加快了銷售節奏,並通過讓利的方式回收資金,部分“利潤型”項目也作出了價格讓步。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指出,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市場整體較爲平穩,價格累計上漲1.70%,漲幅較去年同期擴大0.43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近五年同期較低水平

儘管如此,償債壓力仍然如影隨形。貝殼研究院的統計顯示,2021年達到房企歷史償債規模極值,償債總額達12822億元,上下半年分別爲6990億元與5832億元,下半年房企償債壓力較上半年減弱,但仍屬到期債務規模高位。

單月看,自2020年11月後,房地產淨融資爲負的情況持續出現,即新增發債規模不及到期債務規模。

貝殼研究院認爲,雖然未來兩年(2022年-2023年)的房企償債規模有所收縮(維持在8000億以上的規模),但當下的債務壓力仍然不容忽視。且在政策的嚴控下,債務違約的情況已經開始密集出現。

公開信息顯示,上半年有23只債券被評估機構列爲“低評級危債”,主要涉及協信等5家房企,涉及債券規模337.2億元。其中已經發生實質性違約的有11只債券,涉及金額104.3億元。

此外,有5家房企被新增列入評級觀察名單。除企業外,大中型規模的房企也有可能陷入債務泥潭

多數受訪者指出,隨着政策監管的常態化和“三條紅線”試點逐步擴圍,未來房企在融資端還將繼續受限,提高企業評級、拓寬融資渠道仍將是應對政策的主要手段,在銷售端進行發力也將是企業的主要策略。但短期來看,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壓力仍然偏大,債務違約案例或繼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