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ret暴斃映射出國內匿名社交的岌岌可危

文/南七道

匿名社交應用Secret CEO大衛·貝陶(David Byttow)4月29日宣佈,他將關閉公司,將融資返還給投資者:“非常不幸的是,Secret未能展現我當初成立這家公司時所構想的願景。因此我認爲,對我個人、我們的投資方和整個工作團隊而言,關閉Secret都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我認爲我們在推動Secret的成長方面未能取得成功。” Secret天使、A、B輪共融資3500萬美金,估值高達1億美金,再到宣佈關閉,一共只用了9個月。在最鼎盛時期, Secret在巴西、瑞典、以色列、墨西哥等8個國家App Store下載榜名列第一

中國匿名社交的學習原型主要是美國的Secret和Whisper,前者基於熟人間的匿名社交,典型代表無秘,而後者基於讓陌生人間分享隱私。2014年,從上半年開始,國內匿名社交領域的APP總數已經超過20款應用,Whisper中文版,熟人間的匿名社交應用包括無秘、Secret中文版、烏鴉、呵呵、吐司等。

發源於美國的匿名社交在本土一片哀鴻,屬於舶來品的匿名社交在國內發展是否脣亡齒寒?抑或已經殺出一條血路呢?我們通過第三方數據平臺的appannie(iOS)、酷傳(Android)來看看國內匿名社交的真實情況。由於平臺原因,iOS以排名數據作爲參考,Android以各市場下載數據作爲參考。

無秘

無秘在2014年引發爆炸性的效應,在極短的時間內登上了登上了蘋果免費社交軟件下載榜的第一名。用戶很快超過千萬級別。火爆之後,無秘很少再發出自己的聲音,淡出了媒體公衆視線。很多人甚至懷疑無秘已經倒閉。其實他們還活着。

創始人林承仁針對Secret關閉的情況迴應:“我覺得跟secret團隊有很大關係,核心精力沒有放在產品上,當時爲了進中國做了很多小動作,把無秘弄下架,花了大半年時間在怎麼搞競爭對手,自己產品沒做好。無秘這過程雖然經歷了許多風波,目前進展還算不錯,近期將會有較大的舉動。”在產品上無秘針對性做了一些新的調整:”“我們主要在做圈子,希望在各個圈子能展示更真實的一面。”用戶數據“從下降到平穩到增長”。

無秘在中國區蘋果商店的排名,從15年2月到5月,雖然不如14年那麼火爆,排名下降的也很快,但是已經基本穩定在大概50名左右,偶爾有所波動。林承仁提到的“從下降到平穩到增長”,大體上也符合事實

無秘在中國區安卓商店的下載數據,參照應用寶等各大商店的情況,單站日平均下載量在1-3萬波動,雖然已經風光不再,但這個下載數量也不算太低。這和無秘的產品轉型有關,在原有的熟人匿名社交基礎上,無秘增加了“學校”“公司”的圈子功能,以此增加用戶的粘性。削弱了之前靠兩性、爆料等功能吸引用戶的權重。

秘密中文版

雖然公司已經關門謝客,但是可以看看秘密在中國推廣的成績。秘密中文版在中國區iOS排名數據顯示,基本上徘徊在300名左右。作爲一個和騰訊合作的應用來說,這個成績顯然拿不出手。

在安卓各商店的下載量也是門可羅雀,除了偶爾能下載一萬左右的量之外,大部分是數百個,連最早獨家合作首發的應用寶也無情的拋棄了他們,不可謂不淒涼。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大多和騰訊有合作的外資互聯網公司,發展都很不幸,比如秘密中文版,團寶(Groupon中國)。

whisper及中文版

在Secret宣佈關門大吉的同時,作爲匿名社交先行者的美國whisper的中國公司在各大媒體宣佈新總裁Mark Troughton上任,多家媒體以“Secret要關閉了,Whisper卻迎來第一位總裁,月活躍用戶已達1000萬”、“都是做匿名社交的,境遇怎麼就這麼不同呢?”如果說兩者沒有關係,估計誰都不會相信。

一邊是關門謝客,一邊是意氣風發。Whisper真的如其所說嗎?從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whisper在多國的Appstore排名數據,從去今年到今年是下降趨勢的,但是沒有暴跌,是緩慢下滑,並在一定幅度內波動,整體上還算平穩。

2014年whisper正式進入中國。國外的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基本上都會遭遇水土不服,最終無疾而終的命運,雅虎領英、團寶,秘密中國······,似乎無一倖免。whisper中國當時在面對如何跳出外資互聯網公司在中國擴張夭折這個問題時說“我們會做好的產品,用產品打動用戶”。迄今爲止,用戶被打動了嗎?

whisper中文版本耳語在iOS的排名數據顯示,中國版和美國版的數據基本上是冰火兩重天,中國版排名數據基本是江河日下,跌出了300名以外。Whisper一直強調自己和其他家匿名社交不同的是:弘揚能量。但是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喜歡在朋友圈轉發雞湯文的中國用戶對此並不買賬。看來,光有口號還是不行的,還是得拿本事出來。

安卓的數據似乎也並不樂觀。除了屈指可數的幾次超過一萬,基本上是徘徊在幾百到兩千左右。在國內,很多個人開發者的下載數都會遠遠高於這個數據。秘密中國關門謝客,下一個會是誰呢?

其他

除了這些代表性的應用外,一度還有烏鴉、呵呵、吐司等各種匿名應用,但都只是滄海里的一粟浪花,從數據來看,未到綻放,早已凋謝,就不再討論。

匿名社交從一開始落地,就充滿了爭議性。移動端的應用有別於論壇和網站,基於通訊錄的熟人關係的導入,引入了熟人關係,會使得私隱問題爭議性加劇。由於是完全匿名的,使得熟人間的爆料、揭露隱私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豁免權。產品在早期因爲這種利用人性陰暗面滿足用戶窺探、刺激感的心理,而獲得爆炸性的用戶增長。很快這種產品體驗就會進入疲勞期,甚至每一個人都會成爲下一個受害者。即使技術手段再幹預,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Secret關閉後,科技雜誌《連線》發表評論,稱網絡匿名會把人變成徹頭徹尾的混蛋。匿名社交不管是爆料還是正能量,看來都不是門好生意。

(南七道:微言互動創始人,微信公衆號:南七道。)

相關閱讀:

匿名社交應用Secret宣佈關閉

Secre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大衛·比託(David Byttow)上週三在博客平臺Medium上發表文章稱,“在深思熟慮並與董事會充分商議後,我決定關閉Secret。很不幸,Secret背離了我創業時的初心,因此我認爲,關閉它對我自己、對投資人以及對我們團隊來說,都是個正確的決定。”

對Secret的關閉 本站科技早有預言

本站科技在垂直社交系列報告《社交磁場》的第三篇裡曾經對熟人匿名社交模式邏輯缺陷進行了深入分析。在那篇文章裡,本站科技對Secret類熟人匿名社交在包括用戶心理、社會結構在內的多個維度分別進行了邏輯解析,得出的結論是這類應用所採用的模式本身不具備規模化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