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27歲網路天才 出手孵虛擬幣獨角獸

▲Cobinhood 創辦人執行長陳泰元(左)、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黃偉寧(右)。

文/王姿琳、攝影/陳宗怡

這是臺灣一位年輕連續創業者,創業5年的成績單:開發6個App、一個直播平臺、設立全球第一家免手續費的虛擬貨幣交易所

去年8月成立的Cobinhood,透過ICO(首次公開募幣)募得新臺幣4億元,創下當時臺灣人ICO新高紀錄。去年底,這家全球第一個零手續費的虛擬貨幣交易所上線,歐美使用人數佔比高達7成,是一間瞄準國際戰場的公司

科技部長陳良基今年初點名2家公司,是臺灣最有潛力成爲獨角獸的企業,它正是其一。

爲什麼這家公司能讓官員看好、投資人埋單?關鍵正是人稱「網路神童」、今年27歲的陳泰元。

相較中文名,他的英文名字Popo,在新創圈更爲響亮。他求學階段兩級跳,22歲就取得臺大電信工程所碩士學位。其後連續創業,開發非誠勿擾、戀戀小棧等多個交友軟體。從直播到虛幣,自比賈伯斯

最成功案例,就是3年前和藝人黃立成共同打造的17直播平臺,創全球逾3千萬會員紀錄,如今更赴紐約證交所申請掛牌。

有別於他在網路界「天才神人評價,他出現在主流媒體時,經常伴隨着爭議。例如,他在創辦17直播平臺一年後就離開,還出脫全數股份;在宜蘭礁溪試新車時,居然將1700萬元的黃色藍寶堅尼開進水田裡。

原本他是不理外界評價、鮮少接受媒體採訪的神秘人物;如今,他首度接受媒體專訪,是爲了大舉徵才,實現心目中的新計劃。

「(創業)最難就是從零到一,後面就交由專業經理人maintain(營運)。就像賈伯斯開發商品,找庫克來營運,我是類似賈伯斯的角色。」他道出離開17直播平臺的理由。

他的新歡是虛擬貨幣和區塊鏈。他認爲,臺灣軟體停滯20年,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最重要的「數據」都被大公司控制,一般人演算法再強都沒用,但虛擬幣和區塊鏈「是可以讓臺灣翻身的機會。」

因此,去年3月起,他每天花16個小時研究相關論文,如今待看清單大約還有兩百篇以上。他更找來在虛擬貨幣有5年經驗學弟、當時仍在Google擔任資深工程師的黃偉寧一起創業。

第一步,就是推出零手續費的交易所。從自身經驗出發,陳泰元認爲,現存交易所的敗筆在於沒有App,「跟朋友吃個飯,比特幣從1800美元跳到2800美元,可是我不能下單!」再加上每月大約有20%成本要花在手續費上,若幣不漲,損失就更多。

幣種掛牌,取得新幣賺錢

但不收手續費,公司如何營利?承銷ICO正是他們想出來的解方。與券商輔導公司上市(IPO)類似,一旦承銷的幣種順利掛牌,他們就能拿到該幣種發行量5%至15%的代幣(token)。

由於幣的價格會波動,一旦鎖倉期結束,就能出脫這些代幣,像是CMT幣上架後就漲了6倍至7倍,Cobinhood已賣掉一部分並從中賺取資本利得。也因爲這種模式,讓它在金流上有進有出,預估最快第2季就能翻正,比起其他新創公司成立3、5年還在燒錢階段,勝出許多。

根據虛擬貨幣統計網Exchange War的數據,該交易所已上架近130種幣別,5月迄今日均交易量約新臺幣7億元,在臺灣人創辦的交易所中雖拿下首位,但只佔全球排名第一的BitMEX約1%,如何後發先至,是當前挑戰

特別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該公司身爲後進者,要取代使用者的習慣本就不易,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時間賽跑。「我們timeline很aggressive(時程表排得很衝),」黃偉寧說。

陳泰元坦言,他們想做的從來都不只是交易所,目前正在開發專屬的區塊鏈與相關應用。但也因爲這條鏈沒人做過,要找到有創意又有自學能力的人才,並不容易,所以他們端出比市場高出約1成至2成的薪水從謀智臺灣(Mozilla Taiwan)和Google等大公司挖人,「至少工程師都還滿意自己的薪水,」黃偉寧補充。

談到心目中的藍圖,兩位創辦人都認爲只完成約3成,一旦自行開發的區塊鏈上線,將會有更多的應用誕生,「會是超屌的技術,就是要顛覆世界。」陳泰元預告。

儘管夢想遠大,但該公司投資人之一、日本創投IVP合夥人黃立安認爲,就像芝加哥交易所專注商品、那斯達克以科技股見長,Cobinhood如何找到特色和定位,是最大挑戰。

【更多報導】慘賠5億宣佈關門!是誰搶走了白木屋的生意?

世界頂尖資安專家:登入網路銀行時,千萬不要同時登入Gmail!

爲什麼公司這麼愛開會?日本心理學博士:沒能力的人坐在會議上,就有在做事的錯覺

我家最大型的垃圾,除了我就是婚紗照....史丹利給新人的建議:真的不要爲了拍婚紗吵架

不到30歲罹患子宮內膜癌、乳癌手術後馬上局部復發...醫師:打擊婦癌,先排除體內塑化劑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1593期。※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