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25年 公館重現堆稈棚

公館鄉農會5日重現經典農村文化「堆稈棚」。(巫靜婷攝)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5日舉辦農業嘉年華,邀請老師傅重現失傳25年的經典農村文化「堆稈棚」,併發揚客家滋味推廣福菜產業現場曬福菜、芥菜,讓遊客體驗擠福菜,總幹事古雪雲也預告,農會已在新大橋客屬大橋間規畫15公頃的花田,明年就有屬於公館的「花田一路」。

公館鄉農會總幹事古雪雲表示,她向碩果僅存的老師傅們考證,最後1次堆稈棚是在25年前,以前臺灣農業社會70年代開始不堆稈棚,但他們種洋菇,一直堆到90年代纔沒再堆。堆稈棚是經典農事技藝,可惜也失傳多年。

古雪雲說,趁老師傅還在,2期稻作收割後,公館飄散福菜香之際,是堆稈棚的最佳時機,不僅勾起老人家的回憶,也讓年輕人見識傳統農事技藝的巧妙,同時農會也拍攝紀錄片記錄,收割後的稻稈要曬4、5天至1周,捆綁結實層層堆疊,不能進水,抽取時結構也不能坍塌,全靠堆疊時的技術

農會指出,以前農業社會稻穀收割後的稻稈用途很廣,可作爲牛隻糧草、充當家庭柴火屋頂建材作物覆蓋物實用性高。客家諺語「稈棚大、豬欄透糞缸、井頭透落缸」,就是描述早期農村社會理想出嫁對象,稈棚大小成爲判讀農家經濟狀況指標

公館鄉農會今年推出系列活動預計12月底舉辦農業跨年祈福耶誕樹,明年1月23、24日還有「花田一路」美景拔蘿蔔、滷鹹菜等體驗活動,並規畫在特色辦理農夫市集年貨大街,提供豐富多元的農村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