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蕭配就定位 藍白拖失先機(鈕則勳)

副總統賴清德(左)與駐美代表蕭美琴(右)一同吃漢堡。(總統府提供)

在民進黨公佈不分區立委名單後,賴清德20日正式宣佈與蕭美琴搭檔正副總統候選人,凸顯出民進黨的戰略部署已經完成最後一塊拼圖,接下來就是結合府院黨的力量期待發揮執政的優勢,突破民調天花板,進取中間選民;反觀國民黨與民衆黨的「藍白合」又卡關,眼見離登記截止日只剩幾天,侯友宜、柯文哲與郭臺銘三方關係卻更加複雜,要取得一個平衡的機會已經越來越渺茫,一來一往,綠與非綠之間的總統決戰,結果似乎已經越來越明朗。

先來看「賴蕭配」,駐美代表蕭美琴之所以出線,主要的考量當然是賴清德希望藉蕭來緩和美國對他本身「臺獨屬性」導致的「疑賴論」;畢竟蕭擔任駐美代表多年,是美國可一定程度相信的臺灣政治人物,而蕭對臺美關係提升有政績且熟稔國際事務,功能性定位明顯,當然是出線的主因。

但問題是賴蕭二人都是純綠政治人物,這樣的「綠綠搭配」可鞏固基本盤雖不在話下,但是要進取中間選民便力有未逮;畢竟現今賴在歷次的民調支持度中多顯示只有3成多的支持度,超過4成的情況寥寥可數,凸顯出政治魅力不強的賴受限於民進黨執政包袱,要拓票到中間選民確有困難,況且年輕族羣又牢牢地被柯文哲掌握,賴只能退守基本盤。但蕭的出線,至少和美國修補關係,特別是賴看衰藍白合,只要其分裂,就算蕭擔任副手無法拓票,已然綽綽有餘。

反觀藍白合,經過18日藍白雙方對於民調的誤差範圍認知不同而有所堅持,導致整合再陷僵局,而19日柯文哲在民衆黨造勢大會中又說「會以民衆黨總統候選人身分拚戰到底」,之後柯又和郭臺銘碰面「學統計學」,不僅爲藍白合投下震撼性的變數,顯然柯又想藉這些操作增加自己在藍白協商過程中的談判籌碼。

況且之前柯「讓6%強人所難」的論述,已然在社會上形塑了對藍軍及侯不利的氛圍,就算侯營不斷表明已經退讓3次,也拿出15日各方的協議來強化正當性,都無法有效反轉輿論對藍軍的質疑。至此,藍白幾乎互信盡失,要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協商成局,不論是之前的侯、朱、柯三巨頭,加上馬英九重啓談判,或者是像柯所提,主帥加幕僚的黨對黨協商,或再做一次民調決勝負,恐怕時間都已來不及了。

所幸,國民黨日前公佈了以韓國瑜領軍的不分區名單,把能辯敢衝的謝龍介、柯志恩等人也放進了名單中,就算綠軍質疑其中仍有相當程度政二代的比例,或黨內質疑現任不分區立委一席都沒有,但仍瑕不掩瑜;特別是韓領軍,除了能在藍白破局、甚至是柯郭合之後,破了郭柯想拉韓入陣,邊緣化侯的盤算外,韓議題操作能力強又有鞏固藍軍基本盤的效果。

如果未來藍軍立委人數超越民進黨,或和民衆黨聯合能過半的話,韓國瑜甚至有進取立法院長的能量,就算民進黨執政,也有可能讓賴清德甫上任就面臨跛鴨的風險,這也算是藍白破局後的次佳戰略考量了。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