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政府聯合內閣的想像(鈕則勳)

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參與民進黨團共識營。(蔡雯如攝)

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有59.4%民意贊同在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情況下,爲求政局穩定,應籌組聯合內閣,遠高於不同意的21.6%;而樂見民進黨總統當選,國會沒過半的比例也有47.1%。 上述數據頗符合選前6成期待政黨輪替的民意,對「少數總統」賴清德來說,確實是個警訊。

若賴清德未來在組閣過程中無法緩解民衆對於聯合政府的期待,恐怕施政未必順遂,但要賴釋出權力,和在野組成聯合政府,或許又不符合其個性特質與強勢領導的期待,要如何取得平衡,確實燒腦。

首先,若要組聯合政府,第一個難題便是要和特定的在野黨進行平起平坐、黨對黨的協商,來分配內閣首長的席位,這將是漫長的談判過程,特別是在野黨當然會拉高談判態勢,強化「要索」的潛能。況且談判議題包括要給合作政黨几席首長?要不要掛勾其他政府組織,如五院人事?哪些部會可給合作政黨,以凸顯誠意?這些議題都有複雜性,遑論我國尚未有聯合政府實踐經驗的情形下,要賴釋出這麼大的誠意與資源,讓合作政黨有其制衡力,確有難處。

其次,要和哪個政黨合作,組成何種聯合政府,也煞費思量。若是和立院有8席的民衆黨合作,加上民進黨的51席,勉強過半,亦即學理的「最小獲勝聯合內閣」。但民進黨卻又有和柯文哲合作後又破局的不愉快經驗,況且民衆黨新立委黃國昌戰力強,有許多議題操作與選舉戰略規畫,民衆黨到底是敵是友,恐讓綠軍難以參透,特別是白軍一個不合分道揚鑣,聯合政府便會倒臺。

若和國民黨合作,或許會是賴清德不得不的選項,畢竟意識形態、政策立場差太多,而國民黨加無黨籍的兩席立委比民進黨席次還多,若組成這種「超量聯合內閣」,雖有「大和解」的意象,賴也能建構「全民總統」的人設,但民進黨更得耗費更多資源,而國民黨對其箝制力將更強,恐不符合賴的理性盤算。

若將民衆黨也納入聯合內閣,則更像國家處於分裂或面臨戰爭衝突時的「大聯合內閣」,雖然能夠讓議事運作較爲順暢,各黨皆能有一定程度的獲利能對支持者交代,讓政府有其穩定性,賴也能夠做出政績,但政府資源要與藍白共享,除了不符合賴作爲總統想強化領導權的期待外,更難滿足民進黨內派系的需求。

若是以上難題,賴清德皆無法克服的話,就只有三種可能。第一,民進黨單獨組閣,藉釋出特定首長席次給特定在野黨來組建政府。第二,仿照前總統陳水扁時期的張俊雄「少數內閣」,不管國會生態是藍白在野力量佔多數。第三,考量國會在野力量佔多數,而任命其能接受、或不排斥的人來擔任閣揆、組織政府。若是第一、二種,賴清德要施政順遂便有懸念,畢竟不符合民衆對聯合政府的期待,就算釋出一、兩個首長席位給在野黨,在野黨不會埋單外,更會覺得不受尊重,國會更可能劍拔弩張,烽火連天,賴政府要做出政績,恐事與願違。

選後未政黨輪輪替,藍白合組聯合政府的計劃告吹,但近6成民意仍不願行政權讓民進黨「整碗捧去」,賴清德若想提升他作爲「少數總統」的支持度,對民意有關「聯合政府」的期待應該有所迴應。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