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例本土屈公病!一張圖看懂和登革熱差異:重點在「關節疼痛」

登革熱屈公差異。(圖/疾管署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國內史上首例本土屈公病個案新北市現蹤,專家表示,屈公病與登革熱傳播途徑相同,症狀也相似,當中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屈公病會關節疼痛,且發生在手指手腕等小關節。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屈公病致死率不高,但約有半數患者急性期之後仍會有持續性症狀,以關節疼痛爲主,可能會長達12個月至18個月纔會康復

疾病管制署26日公佈今年首例本土屈公病個案,爲新北市土城區永寧裡20多歲女性,近期未出國,活動地以住家及土城區埤塘里爲主,當地外籍移工活動聚集,不排除是境外帶入的病毒造成後續傳播,感染源尚待釐清。而屈公病在2007年10月被列入法定傳染病,過往都僅有境外移入病例報告,這是第一次有本土病例發生。

疾管署防疫醫師黃頌恩表示,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都是透過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爲病毒血症期,因爲血液中有病毒活動,此時如果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進而傳播給其他人。

▲針對國內首例屈公病,土城區永寧裡化學防治噴消作業。(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黃頌恩指出,屈公病感染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等,約半數病患會出現皮疹,大部分患者在1周內可康復。當中比較明顯的差異在於疼痛分佈的不同,登革熱疼痛主要發生在肌肉、骨頭,屈公病則會在手指、手腕、腳踝等小關節發生疼痛。

疾管署表示,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大部分患者在1周內可康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黃頌恩也說明,約有50%患者在疾病急性期之後仍會留有關節疼痛等慢性症狀,可能長達12~18個月纔會康復。

疾管署資料也顯示,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屈公病毒、65歲以上的年長者、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都是重症的高危險羣。

而今年除了確認本土病例外,在境外移入的部份也已經確認16例,爲歷年同期最高,感染國家依序緬甸6例、馬爾地夫4例、印尼2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各1例。

黃頌恩提醒,民衆前往疫情流行地區,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穿着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居住在有紗門紗窗房舍。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