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沒壞卻上吐下瀉?染「李斯特菌」後果嚴重...4℃也能活

▲遭受李斯特菌感染的食物,可能讓人上吐下瀉。(圖/達志示意圖

圖、文/健談

天氣轉暖,食品中毒危機倍增!尤其當氣溫飆升時,食物存放不當就容易出現腐敗的問題;然而,若食品遭受李斯特菌症,即使看起來沒壞、聞起來氣味正常,卻仍可能使人生病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近年國際間有不少食品因受到李斯特菌感染而造成食品中毒的案例,在臺灣也曾在冷凍及冷藏肉品檢出此菌,故疾管署已於2018年起將李斯特菌症列爲法定染病之一,提醒民衆飲食應留意存放環境,減少生食,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才能降低染病風險

▼高危險族羣感染李斯特菌可能會引發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後果。(圖/健談授權提供)

李斯特菌症(Listeriosis)是一種因感染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所導致的疾病,受李斯特菌感染者,常見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不適症狀。然而,若爲抵抗力較差者,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受感染時,則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感染症狀,如發燒、意識混淆、引起敗血症等,孕婦感染甚至可能導致早產流產死胎等嚴重後果。

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李斯特菌對環境的適應範圍很廣,但通常常見以食物及水爲主要的傳染途徑,且其耐低溫,即使在4℃的條件下仍可持續生長繁殖。由目前國際間的案例來看,李斯特菌較常見於生菜瓜果類、未經殺菌程序乳製品、未經充分加熱的即食肉品(如火腿熱狗等)、生魚片食材。然而,吳書毅醫師提醒,李斯特菌的弱點在於不耐高溫,只要加熱超過72℃就無法存活,因此,建議民衆最好以熟食爲主,並留意食材的存放環境與保存期限,同時也要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才能降低感染病菌的風險。

李斯特菌症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諮詢專家: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本文經授權轉自:健談★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