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玩家“戰”AI,OPPO向左,魅族向右

從去年Chat GPT橫空出世並持續火爆以來,人工智能的話題就再次引發了外界熱議。其實近幾年,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AI早已成爲了各領域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創新科技成果遍地開花的時代,AI也正在一點一點改變着各行各業。

2023年,AI是科技圈的風暴眼,2024年,AI則成了手機界的關鍵詞。在AI技術的成熟和普及下,手機行業繼功能機、智能機之後又迎來了新的革命,AI手機則成了變革的新階段。事實上,在手機行業,"AI手機"是公認的"下一代手機",於是,手機廠商們便紛紛對此進行了前瞻性佈局以搶佔高地。

手機走向AI時代

2024開年,AI趨勢依舊高歌猛進,AI自然也就成爲了手機競爭的關鍵領域,國內絕大多數行業頭部公司都在精心佈局,其中"華米OV"等手機巨頭更是在AI的道路上躍躍欲試。而手機廠商之所以紛紛押注AI手機,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首先,當下手機創新有限、行業遇冷,AI手機的出現或許能助手機廠商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據IDC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13.8億臺,同比下降4.1%。用戶換機頻率降低的背後是智能機軟硬件功能的飽和以及耐用性的提升。確實,如今手機行業能開拓的新場景變得非常有限,硬件上也很難再出新花樣,可以說顛覆創新的技術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了。在此背景下,當下十分火熱的AI就成爲了手機行業亟需尋找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

其次,手機貼近生活、攜帶方便、用途廣泛,可以看做是AI技術的理想載體。近幾年,AI技術正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手機作爲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集通訊、辦公、支付、拍照等功能爲一體的工具,被AI影響幾乎是必然。更何況,相較於其他硬件,手機是更加貼近用戶生活的終端設備,用戶對手機AI化的需求也更爲強烈。另外,手機小巧輕便,可以隨身攜帶、隨時取用,也確實是AI的理想載體。

最後,AI手機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參與玩家有望從中挖掘出新的增量。隨着行業各玩家對AI手機的技術持續精進、佈局不斷加深,AI手機將在今年得到迅速發展,各參與者也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IDC數據預測,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的出貨量將達1.7億臺,約佔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隨着新的芯片和用戶使用場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 AI手機所佔份額將在2024年後迅速攀升,2027年將達1.5億臺,市場份額超過50%。

目前來看,手機從智能時代邁入AI時代已經成爲行業玩家的共識,只不過,押注AI手機,各玩家走上了不同的轉型之路,有的品牌像OPPO穩健進取,選擇擁抱AI但不拋棄手機;而有的品牌則如魅族破釜沉舟,作出了與主流意見相左的選擇。

OPPO"先聲奪人"

智能手機邁入AI時代是行業的訴求,也是OPPO的願望。因此,隨着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與日俱增,OPPO在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宣佈將全面發力AI領域,並攜多項最新創新產品與技術亮相展會。OPPO還宣佈,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OPPO Reno11系列及OPPO Find N3也將引入包括AI消除功能在內的一系列生成式AI功能。

2024年是AI手機的元年,OPPO也用實際行動表明了其對AI手機的重視。具體來說,OPPO成立AI中心,並強調在人員、資金等投入上不設上限,爲推動AI快速發展做了充分準備;OPPO實行三級大模型部署策略,自建數據中心,擁有了能夠支持千億級AI模型訓練的高算力;OPPO還推出1+N智能體生態戰略,聯合更多行業夥伴、開發者,打造面向AI手機時代的智能服務生態。而OPPO之所以能佈局得這樣迅速、考慮得這麼全面,準備得如此充分,與其早先的深厚積澱不無關係。

從技術角度來看,OPPO在手機以及AI領域佈局早、積累深,這是其AI手機能夠成功落地的關鍵。作爲手機行業20多年的核心玩家,OPPO在造手機上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不僅如此,其在AI上的佈局也很早,2020年就自研出了大模型OBERT,最新趨勢中,OPPO還自主訓練了新一代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這個大模型能基於手機終端需求,發佈十億至千億級三個大模型版本,分別對應不同場景,實現端雲協同、高效部署,有效爲其AI手機業務賦能。

從經驗方面來說,OPPO對於技術落地手機場景有着豐富經驗,這是其AI手機可以順利發展的基礎。據瞭解,在安第斯大模型發佈、ColorOS14發佈一個多月以後,OPPO快速推出首款AI手機Find X7系列。這臺移動終端能實現系統級Agent,AI消除功能、AI通話摘要、AI超清合影等AI新功能,這些功能能將生成式的能力巧妙與手機用戶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爲用戶帶來全新體驗,而這些用戶數據的積累,也能讓OPPO自身的AI手機得到進一步發展。

魅族"全力以赴"

2023年,各行各業復甦明顯,魅族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魅族完成了從"手機公司"到"生態集團"的轉型,爲用戶建設了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的融合體驗。另外魅族還在2023年推出了MYVU智能眼鏡,讓品牌成爲全天候AR眼鏡行業領導者。更值得注意的是,魅族的手機產品在2023年達到了品牌有史以來的巔峰,產品好評率達到了98.6%。

眼見一切都在向好發展,魅族卻在開年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宣佈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的開發,全力投入AI終端。根據魅族的最新規劃,其將重構操作系統Flyme OS,打造全新AI終端設備,並將向全球大模型團隊全面開放,構建新的AI生態。而魅族之所以下定決心"壯士斷腕",原因不外乎兩方面。

一方面,魅族自身競爭力不足,因此選擇當下和未來最具潛力和前景的AI領域,作爲新的突破口也在情理之中。作爲一家有着20多年曆史的科技公司,從MP3到智能手機再到智能生態,魅族一直都在不斷創新和探索,然而相比於"華米OV",魅族仍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手機廠商,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現如今,魅族在傳統手機業務上已經沒有太多的優勢和發展空間,因此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態,藉着AI的東風發展AI手機業務或許是其當下最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魅族已具備了向AI領域轉型的能力,能爲其AI手機業務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因此選擇AI手機也是順理成章。經過多年的發展,魅族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積累了不俗的實力和經驗。魅族擁有完善的研發和供應鏈等團隊,其研發的智能生態產品涵蓋音箱、耳機、手環、手錶等多個品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另外,魅族在不同領域展現出了不俗的創新能力,其設計、交互、算力、操作系統等軟件方面也給了用戶很好的體驗,而這都是其發力AI手機的寶貴資源。

混戰將起,前路幾何?

無論是穩健進取的OPPO,還是破釜沉舟的魅族,儘管二者選擇的方向不一致,但轉型成功是其共同的目標。事實上,不光OPPO和魅族,細數起來,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華爲、小米、vivo、三星、榮耀等諸多主流手機廠商都爭相發佈了AI手機或相關應用。比如,華爲將AI大模型技術落地在手機的多個系統應用上;三星的Galaxy S24系列機型擁有大量端側AI功能;榮耀Magic6 Pro和榮耀MagicBook Pro 16等產品也支持一系列AI功能。

國內外發力AI手機的玩家早已層出不窮,這也就意味着AI手機領域的競爭將在所難免。只不過,目前來看,AI手機雖然有着巨大的潛力和前景,但當前的產品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和原來的智能手機相比還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因此,這條路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各位玩家要想在千帆競渡中成功突圍,恐怕還需在自身多下功夫。

一來,構建自己的生態,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智能手機迎來的這一輪AI升級,不只是手機功能體驗的升級,更是生態及商業模式的革新。比如,OPPO、魅族等手機圍繞AI轉型,也是意圖構建並完善自己的AI生態系統。如今,手機巨頭們已經從手機延伸向AR終端、智能汽車、服務器、智能座艙等多個領域,要是真正實現了汽車、手機、智能家居等場景的互通互聯,那麼其在行業內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二來,提高自身創新力,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如今,手機上雖然已經有了AI拍照、AI美顏、AI語音助手等,但AI時代的手機範式,也只在用戶端展示出了這冰山一角。而隨着未來AI手機功能更全面、應用更廣泛,這背後也將對於硬件層面的AI芯片推理能力以及軟件層面的交互方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國產手機廠商就需要持續創新,在AI等關鍵技術領域加大投入,以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技術壁壘,纔有望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目前來看,AI手機的競爭纔剛剛開始,真正的差距還未拉開,各玩家應更加專注自身。而對所有參與者來說,AI手機轉型是一場豪賭,也是一場冒險,結局雖尚未可知,但路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不光是OPPO和魅族,凡是參與這場"盛宴"的所有玩家都需要做好打場硬仗的準備。